梁志堅籲北都發展按部就班 僅靠本地不足 宜吸中東等外資 「政府要帶頭做」|星島地產論壇
發佈時間:11:56 2025-09-09 HKT

會德豐地產(香港)主席、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梁志堅今日出席「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時表示,北都發展對地產商而言是一個相當良好的計劃,但也是很大的挑戰。他提到,政府、投資者及發展商相輔相成,而香港政府才是大地主,必須帶頭與合作商一起去做才能成功,地產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不能只有香港投資,一定要有外來投資,並製造條件吸引投資者。
不能盲目一窩蜂投入
梁志堅解釋,過往香港大型地產發展起初都很辛苦,例如東涌及美孚均經過很長時間發展,如今北都發展則是香港歷史上最難得的大機會,甚至可吸引外地投資者。不過,投資者要清楚投資環境,不能盲目一窩蜂投入,應分期逐步推進。
他續指,北區發展預計不只10到20年,應該還需要較長時間。在當前國際環境下,投資者心態是發展面臨的難題,僅靠香港本地地產商力量不夠,希望政府按部就班推進,同時推出相關政策吸引房地產商,例如吸引中東房地產商投資。
葉文祺:讓更多人知道北都是新引擎
同場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亦表示,北都建設的落實,離不開地產界朋友的參與,要讓更多人知道北都是新的經濟引擎;同時,要思考如何進行招商引流,政府亦需要推出政策和激勵措施,吸引私人市場參與。

凌嘉勤:規劃能帶來確定性 吸引投資
此外,香港理工大學暫任副校長兼香港房屋協會主席凌嘉勤指出,北都規劃遠未做完,有關工作分多個層次,包括北都發展策略和行動綱領等策略性文件,實施時還有詳細規劃及配套工作;對於私人投資來說,確定性很重要,而規劃能帶來確定性,包括政府發展方向、公共投資方向和土地用途等,有了確定性才有私人投資。

他指出,北都創科發展非短期工程,需政府在土地、商業、財政、稅務、人才等領域推出持續性政策,避免「換屆斷檔」,確保長期推動力度。他又指,北都發展過程中需覆蓋創科產業上中下游鏈條,同時容納大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可提供實踐平台,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則具備成長為大企業的潛力,另亦需依託科研機構與大學,構建「產學研」體系,形成完整產業生態。
交通方面,他以香港數碼港為例,稱交通不便成為其發展短板,未來北都需規避此問題,強化交通聯通性。他又提到,土地的核心功能應是推動產業發展,而非僅限地產開發,北都需以創新思路規劃,而專責法定機構或可成為統籌產業發展、提升規劃效率的重要載體。
另一方面,他提到房協在北都有幾個重要發展項目,涉及專用安住屋邨,包括租住和資助出售,其入住資格則由發展局決定,居民毋須進行入息和資產審查。他認為此做法是香港首創,能為受發展拆遷影響的居民帶來確定性,減少拆除阻力,促進北都發展。
相關文章:黃偉綸出席《星島地產論壇》 強調堅持「造地」 每年落成逾3萬公營房屋 北都成主要土地來源
張天祥:北都不只基建 可助實現碳中和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張天祥則表示,北都不僅是土地與基建規劃項目,更應成為香港實現碳中和、發展綠色經濟的關鍵載體。他提出,建議將北都設為可再生能源「試驗區」,以「碳中和社區」為核心目標,推動太陽能、風能的廣泛部署。
他提議,政府可設立「碳信用交易平台」,將北都減碳、節能成效轉化為可交易的碳信用,吸引金融財團、機構參與北都建設,形成「綠色項目與金融支持」的良性循環,亦可申請綠色貸款或發行綠色債券,助力綠色產業升級。


謝偉銓:利用優勢推動北都產業發展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發展產業要考慮自身既有優勢以及可創造的優勢,利用優勢推動產業發展,才更易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勝出。更不能進行沒有基礎條件的產業項目,否則難以與其他地區競爭。產業初始投入資金過大時要慎重考慮,投入大風險也大,亦需要平衡地價與政府本身保障,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部款項。他認為,注意產業配套很重要,完善的配套才能吸引人才,而產業除資金投入外,政府同時應要做好相關工作吸引人才。

專題討論一:「北都」建未來之城 開拓新思維
主持人︰葉文祺先生(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
論壇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梁志堅先生 (會德豐地產(香港)有限公司主席、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謝偉銓議員, SBS, JP(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園境界議員)
凌嘉勤教授, SBS(香港理工大學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
張天祥博士, SBS(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
房地產專家雲集 共商北都新機遇 | 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

相關文章: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今舉行 黃偉綸及梁志堅出席 探討北都及樓市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