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綠建策略引領北部都會區高質發展 從招商引資到氣候韌性|張天祥

更新時間:06:00 2025-09-01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9-01 HKT

北部都會區( 北都)是香港未來城市發展的核心,在「南金融、北創科」的產業格局下,北都有著推動經濟走向綠色轉型、提升城市韌性與改善居住環境的多重使命。香港綠色建築議會認為,若能在北都的規劃與招商策略中融入綠色建築、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元素,將有助提升項目質素、減輕政府財政壓力,並吸引更多具長遠視野的企業參與北都建設。

引入綠建認證提質量創社會價值

北都應定位為碳中和的先導社區,在土地規劃與建築設計引入本會「綠建環評」、「零碳就緒建築」及「淨零能源建築」等認證要求,有助提升建築的節能減碳效益、居住舒適度及市場吸引力。議會最近亦推出針對長者設施的綠建環評「長者友善樓宇」認證計劃,鼓勵建築設計注重無障礙設施、安全性及社區融合,特別適用於新市鎮規劃,以回應社會對包容性和永續設計的需求。議會亦和政府探討土木基建的可持續發展評估,政府可考慮在北都土地平整和基建設施工程深入實踐這類評估,以提升工程的可持續性。

土地規劃與建築設計引入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零碳就緒建築」及「淨零能源建築」等認證要求,有助提升建築的節能減碳效益。
土地規劃與建築設計引入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環評」、「零碳就緒建築」及「淨零能源建築」等認證要求,有助提升建築的節能減碳效益。

綠色金融措施助力資金流動創新

綠色建築涉及大量資本支出,若能透過綠色債券、綠色貸款、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及碳信用交易平台,為業界提供靈活多元的融資選項,將有助推動更多項目落實。議會已推出「綠色金融分類目錄合格申報服務」,協助銀行及業界確認項目是否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綠色金融標準,並正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制定建造界在綠色金融分類目錄的操作指引。建議政府考慮設立碳信用交易平台,將節能減碳成果轉化為碳信用,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為建築項目提供額外資金來源,這不僅促進綠色投資,更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推動氣候韌性設計應對極端天氣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建築與社區的韌性設計越見重要。政府可參考本會的《建築環境氣候變化框架》及《可持續建築環境指南》,在基建設計上增加應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以提升北都基建與房屋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也可鼓勵業界採用本會的「零碳就緒建築」及「淨零能源建築」認證,協助緩解氣候變化。

綠建科技專業培訓賦能北都升級

北都作為創科與智慧城市的核心發展區,對綠色建築科技及相關人才的需求將大幅提升。議會正積極推動「零碳就緒建築認證」和「重新校驗」技術培訓,並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的贊助,將舉辦綠色建築教育及培訓計劃,加深業界及學界對綠色建築的了解,以培育具國際視野的綠建專才,支援北都未來的建築項目、設施營運及社區管理。
此外,北都的創科定位亦為綠建技術提供試驗與示範平台。建議政府在北都設立「綠建創新試驗區」,容許財團試行新型建築材料與科技,如無電製冷、發電幕牆、負碳混凝土、新型結構木材、AI能源管理系統、建築碳足跡即時監測等,並透過政策誘因鼓勵技術落地與應用。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亦正推動綠建環評全球版,並與多個本港和大灣區的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持香港綠建專業服務走出去。北都若能成為香港與大灣區的合作樞紐、以及綠建技術輸出與展示的窗口,將有助吸引國內及國際財團參與,並創造新一輪經濟增長點。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不僅是土地與基建的規劃,更是香港邁向碳中和與綠色經濟的重要契機。透過多方面的政策配合與市場誘因,結合綠建科技、綠色金融與氣候韌性設計,可打造北都成為宜居、宜業、宜創的綠色新都會,並吸引具實力的財團積極參與,共同建構香港的可持續未來。  

張天祥博士,SBS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席

相關文章:以北都驅動香港可持續發展|凌嘉勤

相關文章:北都未來之城創新機遇 拓新思維建新產業佈局|梁志堅

房地產專家雲集 共商北都新機遇 | 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