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都驅動香港可持續發展|凌嘉勤
發佈時間:06:00 2025-08-29 HKT

特首李家超在2022年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 「北部都會區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亦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本屆政府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 北都由此而成為香港回歸祖國之後,第一個大型策略性造地和城鎮發展項目,是香港未來二十年策略發展的熱點。
北都發展破傳統慣性成經濟引擎
北都的發展,在空間觀念上跨越了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局限,在策略思維上它突破了香港發展軌跡的歷史慣性,讓新界北部首次被賦予與維港兩岸傳統城市核心同等的地位和重要性,徹底改變香港「重南輕北」的發展格局。當新界北部不再被視為只是由數個新市鎮及多條鄉村組成的邊陲之地,而是與「維港都會區」有著同等地位的綜合都會區時,公共資源分配不公平和不平衡的現象將得到根本性調整。
《北部都會發展策略》強調必須在北都形成完整的創科產業生態系統,成為香港第二個經濟發展引擎,在北都創造大量工作職位。北都發展的最大挑戰,也許就是如何吸引創科產業落户在新田科技城、洪水橋/流浮山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文錦渡/香園圍口岸商貿及產業區等三個經濟發展功能區域。
北都蛻變國際創科新城六大要素
建成後的北都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新興經濟和文化休閒於一體,以創新城市設計推動職住平衡和綠色生活,發展和保育並存。總結環球經驗,創科新城能夠成功發展,必須包含六大要素:(1)主動積極及持續的政府政策,不因政府變動而中斷;(2)便捷的陸、空交通配套,形成高連接性、高通達性的交通網絡;(3)大學及科研機構持續提供人才及創意;學、產、研形成良性互動,形成鼓勵創新、鼓勵冒險的人文及商業氛圍;(4)形成完整的創科生態系統,上、中、下游產業鏈完備,大、中、小型企業互為支撐。避免單一產業,避免壟斷;(5)形成支援創新、創業的金融及商業服務系統;及(6)提供整全的社區及生活服務設施,營造可持續及包容性社區,以優質的生活,家庭友善的社區氛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政府推動大學城的建設,可為北都注入龐大的發展動力,提供大量高質素的職位,加上政府如能積極主導社區營造,筆者對北都建成「國際創科新城」的前景感到樂觀。
融入國家大局驅動香港永續發展
從建設一個世界級都會區的願景和「國際創科新城」的目標去思考,整個北都應是由多個擁有可優質生態、人文和城鄉景觀的可持續社區構成的「科技城」、「大學城」;整個北都的發展必須在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場景下進行。而香港亦必須在創新驅動下發展北都,讓思維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等,讓北都為香港的整體發展注入新動力、新能量,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達致恰當的平衡,驅動香港可持續發展。
凌嘉勤,SBS
香港理工大學暫任副校長(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及
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
香港房屋協會主席

相關文章:北都未來之城創新機遇 拓新思維建新產業佈局|梁志堅

房地產專家雲集 共商北都新機遇 | 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