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市場力量變革創新 提速提效發展北都產業|謝偉銓
發佈時間:06:00 2025-08-28 HKT

北部都會區對香港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提供大量可供各種用途的土地,包括住屋、創科、物流、旅遊、保育及高等教育等,對加強深港合作及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亦至為重要。要加快北都發展,除政府須積極提速、提效推動外,亦必須善用市場力量。然而,因為種種內外不明朗因素,現時不少企業都採取觀望態度,政府有必要採取措施,變革創新,從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使更多企業參與北都建設。
僵化土地規劃制度礙北都發展
在過去一段時間,筆者先後於不同場合就如何提速發展北都提出了多項建議。首先要大刀闊斧地改革現時相當僵化的土地用途規劃制度,避免管得太多、太嚴及太死,規管及行政措施必須具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應對千變萬化的市場。
要知道有效地利用土地去推動及強化產業發展,才能為社會帶來持續的效益。業權人、開發商、營運者以致租戶都會因應市場變化作出調整,包括改變土地用途或修改地契條款等,如相關可批性不夠清晰,或批核程序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將會令投資者、開發商及營運者的參與積極性大減。

其次是土地批租與收取地價制度,應因應現時市場環境,容許發展商分期支付地價,以及引入政府與發展商分擔風險,換取項目落成後分享成果的「分成」制度,減少因市道欠佳而導致賣地及發展項目出現「流標」的情況,拖慢整個北都發展。
針對一些急切、獨特,並對香港經濟和產業發展能帶來龐大效益的項目,更可考慮採用直接批地模式,以減少公開招標程序涉及的時間問題與不確定性,更好配合發展項目的要求。以上改革建議不僅適用於北都,也可應用於香港其他地區的發展。
政府應從「監管」轉為「促進」
有建議政府應另設一個法定機構和另立一條北都條例,以加快為北都建設拆牆鬆綁。建議用意良好,但對於有關機構和法例的職權、功能、適用範圍等,不同界別和人士存在不同意見。筆者代表的建測規園業界,亦有人提出過類似建議,但也有部分人擔心成立多一個機構,訂立多一條法例,未必真正可加快事情推展,有時甚至會想快而得慢。
政府近年已先後精簡和優化了多項與發展相關的法定及行政程序,但不少人都感覺具體成效比預期低。法例雖然改了,程序亦已簡化,但如果負責處理及審批的官員,其處事心態和工作效率未有改變,繼續只顧做監管者,拒絕扮演「促進者」角色,欠缺對私人市場的了解及溝通,那就算再增設多幾個新機構和新法例,都難以切實地令到北都發展提效提速。
謝偉銓議員SBS,JP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園境界議員
相關文章:北都未來之城創新機遇 拓新思維建新產業佈局|梁志堅

房地產專家雲集 共商北都新機遇 | 星島房地產發展動向論壇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