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甲廈需注入新動力「升級」 仲量聯行鍾楚如:免被市場淘汰
發佈時間:10:35 2025-05-26 HKT

仲量聯行指出,比較其他城市,香港甲廈樓齡偏高,樓齡逾30年佔全港甲廈樓面44%,加上未來供應充裕,老牌甲廈若被置之不理,將被淘汰,不過,若然作「策略性」升級,注入新動力,有利於出租及買賣,一些個案中,只要作些少投資,得到意想不到的大回報。
樓齡逾30年佔44%
仲量聯行最新研究報告指,目前全港接近一半(44%)甲廈樓齡逾30年,比例將於2030年升至55.1%,直至2035年,約20%甲廈樓面或面臨淘汰,該行預期,直至2026年,甲廈租售價將下跌超過10%,樓齡逾30年、欠保養商廈跌幅可能高達20%。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表示,港核心區於2015年前落成的甲廈,比例高達97.4%,高於其他國際城市;未來五年將有830萬方呎甲廈新供應,相等於過去10年淨吸納量總和,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老舊甲廈若未能升級翻新,難以滿足租户期望,面臨空置率上升,租售價下跌。

ESG標準新甲廈受捧
她續說,目前新舊甲厦表現分化,市場出現「優質遷移」,擁有ESG標準的新甲廈受捧,企業重視員工福祉與品牌形象,租戶傾向選擇靈活度高、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甲廈。去年全年,樓齡5年內的甲廈錄逾100萬方呎吸納量,樓齡逾30年錄負4.4萬方呎吸納量。目前新舊甲廈租金差距為每方呎2.9元、創下歷史新低。於2018年中商廈高峰期,兩者差距為15.6元,而於2010年期間,更高達16.4元。
她補充,單靠減租難以取悅租戶,預計租金差距將繼續擴大,預計直至2026年,甲廈租售價將下跌逾10%,樓齡逾30年的甲廈跌幅料高達20%,老舊甲廈若不升級,將難以維持資產價值。
「微調」或「重塑」各式其式
為甲廈作「策略性升級」,業主可以選擇輕度的「微調」,或深度的「重塑」,因應物業的情況作出選擇。
仲量聯行香港物業及資產管理部總監鍾志雄表示,除了輕度改造外,若然甲廈面對嚴重老化或租戶流失,可考深度翻新(Deep retrofit),針對結構、系統、服務或功能進行全面升級。例如,重新設計和翻新某個區域,包括洗手間或外牆,以及取得綠色建築認證,提升資產質素與營運效率,解決大廈功能過時的問題。
「深度翻新」減9%空置
他分析道,若以10年計算,完成深度翻新的甲廈,較未作任何翻新的物業,空置率低9個百分點,租金溢價高達4.6%,平均每年淨營運收入增加3300萬,有效為大廈作資產增值。他舉例說,東九龍觀塘道348號宏利廣場,透過升級管理系統及冷氣機系統,節省10%用電量,回本期少於一年半;中環興瑋大廈斥資2400萬元,於大廈外牆加裝3D LED電視,結果,每年獲得額外收入逾2600萬,此數目,相等於逾10層寫字樓租金收入,投資回本期少於一年。

根據該行個案,一些輕度改造情況,若以十年計算,回報可觀,足以抵禦5.3%資產價值貶值;相反地,若果物業未經翻新,根據該行預期,可於未來10年面臨高達20.3%租售價跌幅,業主應根據物業現況及市場定位,審慎評估升級路徑,制定最合適策略,鞏固競爭優勢,以及確保長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