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中居屋如中六合彩 應檢視制度免「癲價」轉售 可參考澳門做法|謝偉銓
發佈時間:06:00 2025-05-14 HKT

受到經濟差、息口高、供應增,以及中美貿易戰影響,近年本港私樓樓價持續回軟,但房委會及房協最新一期推售的居屋單位,仍然分別錄得約14倍和10倍的超額認購,整體中籤比率仍甚低,尤其是白表申請者。雖然當局已採納了筆者建議,優化包括居屋在內的資助出售房屋抽籤機制,讓較年輕人及多次抽籤失利的申請者享有較高中籤機會,但由於單位供應始終有限,暫時未能扭轉「抽居屋難過中六合彩」的市民觀感。
「白居二」需求遠高於供應
由於新落成的居屋難以抽中,部份渴求自置居所,但又未夠能力購買私樓的中低收入家庭,尤其是白表申請者,會嘗試透過「白居二」計劃購買未向政府補地價的二手居屋,但同樣面對僧多粥少的問題。
新一期「白居二」計劃的超額認購比率為4.6倍,低於申請新建居屋。問題是二手居屋的供應、銷售和價格均並非由政府主導,在需求遠高於供應之下,部份位置及配套良好的未補價居屋,過去往往被炒高至貼近已補價居屋或同區二手私樓的水平。有關現象令到以低於市場價格向政府(房委會或房協)購入有關單位的原業主,除正常的樓價升幅之外,再獲得了額外可觀利潤,因而令「抽中居屋等同中六合彩」的說法更加深入民心。
筆者多年前已建議改革資助房屋的轉售制度,改為規定只能將單位賣給政府,然後再由房委會或房協轉售予合資格的申請者,不能以「白居二」方式或補地價後在自由市場轉售。除了要避免出現「天價」、「癲價」居屋等不公現象,更重要是防止由政府補貼興建、原意為協助中低收入家庭置業自住的資助出售房屋「賣一間、少一間」,令當局需要尋找更多土地及花費更多公帑、人手和時間,去興建更多全新的資助出售單位。
居屋業主大賺猶如不勞而獲
有人或會質疑,政府鼓勵及協助市民自置物業,除了為求安居,另一目標是通過物業價格上升,來促進中低收入家庭累積財富,向上流動,取消「白居二」似乎有違有關政策。
筆者完全理解並支持上述政策目標,因此建議政府應以原售價再乘以期內的私樓樓價平均累積升幅,作為二手資助出售房屋的回購價,讓單位原業主可享有合理的物業增值回報,從而促進向上流動,但不應像現時「白居二」計劃般,讓本身已相當幸運地抽中居屋單位的業主,再近乎不勞而獲地獲得一筆超乎合理的財富。
澳門只能以原售價賣予房屋局
筆者早前以「香港粵港澳大灣區物業及設施管理聯合會」創會會長身份,率領一批物管業界人士前往澳門和珠海考察,期間拜訪了澳門特區政府房屋局,了解到澳門在多年前已修訂了當地的資助出售房屋——「經濟房屋」(簡稱經濟房)的轉售限制,做法與筆者的建議不謀而合。
根據當地法規,在2011年10月前出售的經濟房,視乎買家的不同情況,可在購入後6年或12年之後轉售。由於當地的一手及二手經濟房供應,跟香港的居屋一樣嚴重供不應求,澳門政府其後修改法例,將2011年10月之後出售的經濟房的禁售限期延長至16年(中途有家庭成員身故等特殊情況除外),以減少炒賣和不公現象。即使在禁售期屆滿後,澳門房屋局仍擁有優先權回購有關單位,售價上限為當初買入價再乘以期內消費物價指數變化,比筆者建議按平均樓價升幅來計算回報率更為嚴謹。
到2020年,澳門政府再進一步收緊有關限制。在2021年或以後購入的經濟房,一律只能以原售價售予房屋局,並且須扣減將單位還原的相關工程費用,變相完全禁止了新建經濟房的二手買賣,凸顯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提供資助單位予合資格的市民,從而改善其居住環境。
本港現時樓市欠佳,「癲價」居屋情況已減少,加上政府面對財赤,未必有足夠現金回購,但不代表有關當局不能未雨綢繆,及早檢視轉售制度,以便在形勢有變時適時推行,令公共資源更能善用。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相關新聞:
真正分隔開公私營房屋市場 政府需堅持20年「想法的確理想 但現實難做到」|汪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