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再起風波 「救火隊長」辛傑辭任 接棒者黃力平能否挽救困局
發佈時間:12:15 2025-10-13 HKT

《星島環球網》記者鐘凱 廣州報道
近兩天,辛傑失聯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10月13日早間,萬科一紙公告官宣了他的最新動態。
公告顯示,辛傑由於個人原因,申請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董事長職務,辭任後將不再擔任本公司任何職務。同時,深鐵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力平獲選舉為新一任董事長。
這距離辛傑出任萬科董事長僅不到10個月,實際上59歲的他到2026年也將進入退休時間。但如今,意外情況已經發生,關於辛傑的未來,外界也多了一層不確定性。

作為房地產頭部企業,萬科過去三年深陷困境,但深鐵集團通過信用背書、資產受讓及超260億元借款,持續支持萬科業務的發展。需要明確的是,深鐵對萬科的救助並非企業層面的自主決策,每一步行動均需上報深圳國資委並獲得批覆後方可實施,本質上是國資的戰略支持,不會因辛傑的「插曲」而改變。
辛傑曾同時擔任深鐵與萬科兩家企業的掌門人,使其在任期間的決策與行動,深度滲透了萬科當前的經營推進路徑。包括投資者此前對萬科的信心,很大程度上與辛傑傳遞的協同穩定性相關;以及深鐵今年在萬科推動的組織變革,從策略制定到人事安排都帶有鮮明的辛傑主導印記。如今辛傑職務調整,短期內仍可能擾動市場信心、影響變革的延續節奏。
截至13日11時30分,萬科A(000002.SZ)報6.54元/股,跌3.11%,萬科企業(2202.HK)報4.99港元/股,下跌4.22%。
在深圳國企間輾轉、晉升
資料顯示,辛傑於1966年出生,碩士研究生,工程師。1988年7月畢業於沈陽工業大學電器專業,曾在深圳市外貿大廈服務公司、深圳市外貿集團、深圳市名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名都實業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市長城物業管理公司工作。

1998年,辛傑進入深圳長城地產旗下長盛實業擔任副經理。1999-2003年,歷任深圳聖廷苑酒店籌備組負責人、常務副總經理、總經理。聖廷苑酒店也是深圳首家五星級綠色商務酒店,一度成為華強北的地標建築。2004年12月起,他擔任深圳市長城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長城地產更名而來)副總經理,兼任深圳聖廷苑酒店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009年11月起,辛傑歷任深圳市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星島》記者查詢,2009年天健集團營收規模約26.66億元,次年就提高到35.46億元,至2017年則達到約67.50億元。
辛傑真正被外界廣泛關注是在2017年。那一年10月,深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林茂德退休,並由51歲的辛傑接任。以總資產計算,2017年深鐵的總資產超3161億元,相當於同期天健集團的14倍,辛傑也完成了職業生涯的躍遷。
需要指出的是,林茂德於2016-2017年間,在「寶萬之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當時深鐵分別以371.7億元、292億元收購華潤、恒大所持萬科32.43億股,累計持股29.38%成為第一大股東,終結了這場驚心動魄的股權爭奪。因此,深圳國資委曾計劃給予林茂德100萬元作為資本運作獎勵,但被他婉拒。
這也意味著,辛傑掌舵下的深鐵,更多是為深圳國資委守住萬科這家500強企業。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深鐵不僅未幹預或參與萬科具體經營業務,雙方甚至還在「軌道+物業」模式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在萬科2022年度股東大會上,辛傑還公開表示,投資萬科是「正確的選擇」。
據《星島》記者統計,2017-2022年,深鐵集團投資收益合計達到542.02億元,主要由於深鐵僅將萬科作為聯營公司核算,不納入合並報表,故按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依靠萬科的貢獻,深鐵一度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地鐵公司。
分紅方面,2016-2022年度,萬科每年分別每股派息0.79元、0.9元、1.045元、1.166元、1.25元、0.976元及0.68元;以深鐵初始投入663.7億元、持有32.43億股計算,其累計獲得分紅約215.91億元,現金收益率達到32.5%。疊加分紅除權後,深鐵的持股成本從約20.47元/股,降至13.81元/股。
守住萬科 從聲援到托底
只不過,入股萬科給深鐵乃至辛傑帶來的甜蜜在2023年戛然而止。這一年11月,萬科遭遇首輪信用危機,公司召開線上會議做回應時,辛傑直接表態:深鐵將堅定與萬科站在一起,已準備好豐富「工具箱」給予支持,將根據市場情況有序釋放以支持萬科。

其後,萬科於2023年年報中宣布首次取消分紅,2024年更是錄得上市34年以來首次虧損,單年歸母凈虧損達到494.78億元。為此萬科不得不斷臂求生,進行大力度資產處置,但在下行期的房地產市場,出售難免有阻力,這時深鐵被迫托底,包括出資認購中金印力公募基金29.75%份額,以及受讓萬科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等。
深鐵托底不僅只是救助萬科,實際上在業績層面也與萬科高度捆綁,2024年其已錄得歸母虧損達到335.66億元,主要原因便是對萬科的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投資虧損,並計提投資減值損失。至2025年上半年,萬科虧損態勢未改,導致深鐵歸母凈虧損約達33.61億元;期末其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降至814.05億元,與2023年底1035.07億元已大幅縮水。
2024年,萬科還在以自救為主,但郁亮等人已難以化解流動性危機;到2025年,深圳國資委不得不介入全面接管。今年1月27日,辛傑接替郁亮出任萬科董事長,同時李鋒、華翠、李剛擔任執行副總裁,田鈞擔任董秘,他們均來自深圳國資系統。
據《星島》記者統計,截至2025年9月16日,深鐵於年內已向萬科提供10次股東借款,合計借款金額266.04億元。從期限來看,其中有9次股東借款的期限均為不超過三年,經過出借人同意還可以展期;利率統一維持在2.34%,遠低於萬科上半年境內新增融資綜合成本3.39%。本質上,深鐵是將市場風險向自身轉移,這也是一步險棋。
9月17日,在辛傑主導下,萬科還進行了近年來最大的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包括對三級管理模式調為二級管理,以及將原有的職業經理人重新安排等等。通過組織扁平化,既可以提高決策和運營效率,也可以減少成本支出。
如今,辛傑突發的職務變動,也讓外界開始擔憂深鐵對萬科資金支持及經營調整的可持續性。對此,業內人士對《星島》記者表達看法稱,萬科新任董事長由原董事會成員黃力平擔任,熟悉公司情況,有利於工作的延續和穩定。
其同時強調,「個別管理者的調整不會影響企業改革化險的進程。」
萬科畢竟是對外投資,對於深鐵自身的地鐵主營業務,辛傑實際上也在同時兼顧。2023年8月,深圳國資委的一篇文章曾肯定深鐵的發展:2020年以來,在軌道交通領域,深鐵集團就創下了17條地鐵鐵路、5條成績線路、6個綜合樞紐同步推進的紀錄;近五年間還迎來了四次集中開工和通車,目前仍保持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設工程量。
但無論是對萬科還是深鐵,辛傑或許都難以繼續帶領它們,59歲的他面臨著新的不確定性。截至發稿,深圳地鐵集團官網「領導致辭」依然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辛傑的署名,目前深鐵暫未對外披露是否調整辛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