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私有化|港資上市銀行剩兩間 過去20年陸續被收購

更新時間:14:44 2025-10-09 HKT
發佈時間:14:44 2025-10-09 HKT

滙豐控股(005)建議以每股作價155元私有化恒生(011),意味將撤銷其超過50年的上市地位。雖然恒生早於1965年已被英資的滙豐收購,但一直維持恒生的品牌,仍保留着較濃的「港資味道」。除着滙控去年簡化組織架構為四大業務,將香港業務置於首要優先策略,恒生料將助力發展本地市場。.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滙控艾橋智回應私有化恒生 代表對港信心 與壞帳情况無關 繼續投資香港人才

1965年滙豐入主 僅派董事入局

恒生銀行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曾為香港主要華資銀行之一。1965年,香港爆發大型銀行危機,恒生深陷其中,最後被滙豐入主51%股權解救。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丨港戰後首間上市銀行 將撤上市地位 逾50年市值飆170倍

據《香港金融業百年》一書,已故恒生名譽董事長利國偉曾表示 :「當時(指1965年)市場傳滙豐始終有日食哂恒生,但善伯(何善衡)同班夥記講,只要恒生做得好,滙豐一定要靠我哋,勸大家要同滙豐緊密合作。」

而滙豐入主後,亦承諾不會介入恒生的日常管理,只派董事入局,讓恒生得以維持其獨立性。不過隨着時間推移,滙豐在恒生影響力逐漸擴大,例如恒生行政總裁一職,多年來已由滙豐派員出任。

去年簡化四大業務 現整合迹象

滙控去年10月簡化組織架構為四大業務,當時新設的「香港業務」,包括了滙豐和恒生銀行的「個人銀行」和「工商金融」業務,已有進一步整合恒生的迹象。

而值得一提是,今年3月恒生集中在工商金融及後勤部門進行裁員,外界已有聲音質疑是為滙豐全面接管恒生鋪路。

兩銀行管理及決策進一步緊密

至於今次滙控決定將恒生私有化,外界相信一方面是為了處理恒生壞帳;另一方面正如公告所明言,透過私有化恒生,滙豐可有效精簡其於香港的業務架構,簡化決策流程並提高決策靈活性。換言之,雖然恒生的品牌、分行在私有化後會獲保留,兩間銀行在管理及決策上已進一步變得緊密。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滙豐擬將恒生私有化 作價155元 恒生將撤上市地位

事實上,過去20年多間港資銀行先後易手。舉例2008年6月,招商銀行(3968)以193億元收購永隆銀行;2013年底,廣東大型國企越秀集團,宣佈以116億元收購廖創興家族的創興銀行75%股權;2014年4月,新加坡華僑銀行以384億元私有化永亨。純港資銀行至此僅餘東亞(023),大新系的大新銀行(2356),以及沒上市的大生銀行。

千禧年後銀行併購事件簿
2000年 東亞收購第一太平銀行
2003年 永亨收購浙江第一銀行;工銀亞洲收購華比富通銀行
2004年 台灣富邦金控收購港基銀行股權
2006年 大眾金融收購亞洲商業銀行
2008年 招商銀行收購永隆銀行
2013年 越秀集團收購創興銀行
2014年 華僑銀行收購永亨銀行

相關文章:恒生私有化|一文看清恒生股東注意事項 不影響第三次中期息 私有化落實仍要甚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