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ak復古傻瓜機Threads爆紅 普通款炒貴近2倍 百年菲林品牌陷財困 靠盲盒可翻身?

更新時間:13:20 2025-09-12 HKT
發佈時間:13:20 2025-09-12 HKT

受潮玩崛起影響,越來越多公司順應盲盒經濟。上個月擁有133年悠久歷史的經典菲林品牌柯達Kodak,再度傳出陷入財務危機,然而近日與攝影品牌合作推出的Kodak Charmera盲盒在Threads突然爆紅,引起一眾GEN Z年輕人瘋搶,不少人表示入手十分困難,可說是一機難求。現時網上二手交易平台更已出現炒風,普通款高見700元,更有人以800元徵求透明隱藏款。

Kodak Charmera炒價高見1800元

Kodak Charmera盲盒日前在LOG-ON發售,定價每部235元,一套則為1,410元,發售當日已經被搶購一空。由於需求極大而供應較少,有不少人在成功購買後,隨即在二手買賣平台上放售。記者從Carousell網站所見,普通款盲盒價格炒價由250元起跳,高見700元,另外有人更開價850元徵收透明隱藏款,另有人開價1,800元徵收整套共6部盲盒。

LOG-ON實施Kodak盲盒限購 店外現人龍

LOG-ON在官方社交平台發公告表示,由於需求熱烈,為了能讓更多客人購買,自周五(12日)起,實行每位顧客限購一部。今日有買家在Threads上分享,海港城LOG-ON開舖前已有至少40人排隊,職員則表示即使補貨亦不夠賣給這麼多人,更指出早上10點多去到時該盲盒已被掃空,職員更表示要到月中才補貨。

Kodak Charmera捉緊復古及盲盒熱潮

Kodak Charmera系列是從1987年面世的傻瓜菲林相機Kodak Fling取得靈感,在柯達正式授權下,Reto推出以盲盒玩具數碼相機Kodak Charmera迷你數碼相機鑰匙圈。根據官方公佈的硬件規格,相機內置1/4吋CMOS感應器,配合35mm F2.4光圈,解析度只有1440 x 1080約160萬像素,並非專業級拍攝器材。不過,近年香港及內地掀起一陣Y2K復古浪潮,CCD數碼相機的復古設計與獨特顆粒感畫質,重新受到Gen Z世代追捧。

Kodak Charmera相機內置多款Kodak相框及特效濾鏡,加上機身迷身方便隨身攜帶,拍下相片或影片後,更可經USB-C或microSD記憶卡將影像輸出再放上網絡分享,滿足年輕人的需要。

即睇Kodak Charmera盲盒款式:

另外,Kodak Charmera 還有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特色 ,正是採用近年備受歡迎的隨機盲盒模式銷售,一共有7種款式,另外有一款透明隱藏版。據官方透露,抽中隱藏版機率是1/48,消費者在打開包裝前,無法預知自己入手的是哪一款款式,恰好契合了大眾對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對拆盒時驚喜感的追求。

柯達上個月再度傳陷入財務危機

不過,即使柯達推出的盲盒廣受歡迎,事實上該公司8月曾表示,目前已沒有可落實的融資渠道,或可用流動資金,支付約5億美元(折合約39億港元)、即將到期債務債務,並向投資者坦言,公司可能無法繼續經營下去。

據柯達公布2025年第二季業績,收入2.6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67億美元下跌1%;每股虧損0.36美元,去年同期則錄得每股盈利0.23美元。公司表示,「這些情況對公司作為持續經營實體繼續存在的能力引起重大疑慮。」

除此之外,柯達還計劃透過停止支付退休養老金計劃來籌集資金。柯達發言人向《CNN》表示,有信心能夠在到期前償還大部分定期貸款,以及修改、延長或再融資剩餘的債務和/或優先股義務。柯達首席執行官Jim Continenza表示,在第二季即使面臨不確定商業環境的挑戰,柯達繼續在其長期計劃方面取得進展。

柯達相機成功普及攝影 2012年曾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於1892年成立,但公司起源可追溯至1879年,公司創辧人伊士曼(George Eastman)獲得了他的第一項感光板塗層機專利。1888年,伊士曼以25美元售出了第一台柯達相機。當時,攝影並非大眾的生意,因為需要專業技能及設備,但柯達相機的設計使到攝影更易普及,伊士曼亦創作了一句口號「你按下按鈕,我們做其餘的事。」(You push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

雖然柯達在1975年推出了第一部數碼相機,但自身卻未能把握數碼攝影技術的崛起,傳統菲林攝影市場在2000年代起急速萎縮。2012年,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當時有10萬名債權人,債務總額達67.5億美元。

歷經破產重組的柯達,重返市場時已大幅減少對攝影產品的依賴,從傳統膠卷的製造商,轉型為製藥原料生產商,並將業務重心轉向四大領域,包括印刷、先進材料與化學品、電影製作,以及相機與配件等消費型產品,並為各種產品授權其品牌。

然而,新興業務的規模化和成長仍需要大量的時間與資本投入,市場研究平台WhatTheyThink的印刷業專家Dave Zhang向《財富》(Fortune)表示,「柯達需要時間和金錢。時間很難爭取,但如果能得到資金,他們或許可以重塑這一切。」

相關文章:柯達無力償還39億債務 警告或無法繼續經營 擬停止支付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