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拆局:中美「戰略止損」迎平穩窗口期 激烈競爭仍是主軸

更新時間:07:30 2025-10-31 HKT
發佈時間:07:30 2025-10-31 HKT

中美元首會晤結束,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向《星島》分析,本次會晤的核心是中美經貿關係從「失序風險」走向「重啓與重建」,具有明顯「戰略止損」的意味,中美或迎來「平穩窗口期」。新加坡學者駱明輝則認為,雙方是否執行所達成的共識仍待觀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相信經過數月博弈,領導人見面有利於緩解緊張關係,但長期來看,激烈競爭仍是主軸。

中國振興與MAGA沒衝突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上午在韓國釜山舉行6年來首次面對面會談,歷時1小時40分鐘。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包括對等關稅「休戰」1年,美方調低對華10%「芬太尼關稅」,美對華總體關稅由57%降至47%,中方暫停實施稀土出口管制1年。習近平強調,中美出現磨擦很正常,中國的發展振興同特朗普要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並行不悖。特朗普會後稱會談非常成功,稀土問題已全面解決,他將明年4月訪華。美財長貝森特稱,未來3年中方每年至少採購2500萬噸大豆。

學者劉典指出,過去幾年,中美摩擦多,互信弱,市場與國際社會對雙方脫鈎、衝突、技術戰的擔憂一直存在。本次會晤是要把氣氛拉回「可管理狀態」,重新設立「關係基調」。雙方都在傳遞「穩定更重要」的信號,經濟、經貿、AI、反跨境犯罪、全球治理領域將成為新的穩定器。

氣氛拉回「可管理狀態」

他認為,兩國元首互訪意味中美將有可預期的階段性成果,雙方已準備從「會晤」走向「機制化溝通」,這對全球市場、供應鏈、技術企業來說,都是明確信號:中美可能迎來一段「平穩窗口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駱明輝對《聯合早報》表示,經過這次會面,兩國關係能暫時穩定下來,但雙方是否執行所達成的共識仍待觀察。

共識執行程度有待觀察

《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貿然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時嚴重誤判形勢,似乎認為中國很脆弱。他顯然沒意識到,中國採購大豆等商品可從其他地方獲得。而中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稀土產量,特朗普迫使中國將稀土用作武器,但美國根本無法快速找到替代來源。

「習特會」未談台灣,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特朗普避免將台灣問題「核心化」,但他明年4月訪華恐怕很難回避。

《星島》駐京記者楊浚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