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電影《南京照相館》首映破紀錄 揭屠殺罪證 觀眾淚如雨

更新時間:09:30 2025-07-27 HKT
發佈時間:09:30 2025-07-27 HKT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以南京大屠殺歷史為題材的電影《南京照相館》前日公映,首日票房衝破1.57億元(人民幣,下同),打破過去3年暑假檔期戰爭片首映日紀錄,5成票房來自南京。該片講述1937年幾個南京老百姓在一間照相館避難時意外發現記錄日軍屠城罪證照片的真實故事。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5分,許多觀眾看後直呼「後勁太大,走不出來」。南京中華門等片中提及的歷史建築成為「打卡」點。

平民冒死留底片罪證

由《孤注一擲》導演申奧執導,劉昊然、王傳君等明星主演的《南京照相館》前日正式公映。截至昨日零時,吸引全國超440萬人次觀看,貢獻1.57億元票房,打破過去3年暑假檔期戰爭片首映日紀錄,並拿下當日票房冠軍,在上座率、觀影人次方面也穩居第一。

相關新聞:《南京照相館》|上海影視樂園拍攝7成鏡頭 推沉浸式愛國教育課堂

「歷史永遠會被銘記」

《南京照相館》講述7個平民在1937年南京城破之際擠在吉祥照相館,為保命被逼給日軍沖洗照片的故事。郵差阿昌在沖照片時發現日軍在街頭「百人斬競賽」後的猙獰合影,及街道內屍橫遍野、襁褓染血等屠城罪證,最終大家決定冒死將這些底片留存下去。

該片取材於南京大屠殺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1937年12月,南京城淪陷,時年15歲的照相館學徒羅瑾在沖洗日寇軍官送來的菲林時,被底片上觸目驚心的暴行畫面所震驚。他偷偷加洗了30餘張照片,選出16張製成相冊,這份「京字第一號證據」最終在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上,成為審判日軍戰犯的重要證據。羅瑾於2005年去世,享年82歲,留有記錄抗戰親身經歷的自傳體手稿《歷史的訴說》。

在電影評分平台豆瓣,該片獲得8.5分,許多觀眾留言稱值得「二刷」「三刷」。多人表示電影散場後仍淚流不止,感慨「克制的鏡頭,克制不住的眼淚」、「是他們的犧牲與堅守,才換來了我們今天腳下的錦繡山河」、「歷史已經走遠,但每一次的看見和講述都是一次接力」。南京網友徐三石稱,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影片上映有特殊意義,他想向所有人推薦,「無關籍貫,只談歷史。」

截至昨日,該片在南京的票房貢獻佔比達54.7%。燈塔數據顯示,全江蘇省「想看」佔比高達14.2%。在社交平台上,成群南京觀眾散場後繞城「打卡」電影中提到的中華門、挹江門、玄武湖、雞鳴寺等地,感慨:「如今城牆安然屹立,歷史永遠會被銘記,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