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致謝議案辯論 議員冀公務員擁「業主意識」 勞聯:強化評核須防矯枉過正
發佈時間:12:25 2025-10-08 HKT

立法會即日起一連三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進行致謝議案辯論,多名議員表示支持。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認為北部都會區發展,有必要制定專屬法例,並精簡行政措施與程序,藉此突破發展瓶頸,充分釋放私人發展的巨大潛力,期望北都發展能早日取得顯著成效。民生方面,他認為深入檢視輸入外勞政策是積極且必要的舉措,當局更需進一步加強與業界溝通聯繫,聽取他們的用工需求,以及精準掌握行業勞工的實際情況,讓政策更具靈活性與針對性。
陳克勤冀當局盡快深入討論租置計劃
《施政報告》未有提及民建聯倡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陳克勤表示理解,重推租置在社會上仍存在爭議,政府或許需要時間來綜合考慮,但亦欣然看到房屋局局長近日表示,會就租置展開詳細研究,包括定價及推出時機等關鍵因素,認為這是重啟租置的一個積極方向,期待當局盡快展開深入討論。
陳紹雄冀公務員有「業主意識」 嚴控開支及進度
選委界陳紹雄表示,歡迎特首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在今次《施政報告》中看到特首銳意改革,深化不斷求證的文化,強調本港有一支優秀的公務員隊伍,樂見政府推出「部門首長責任制」,將部門首長承擔部門主體責任的機制系統化、制度化,這是政府內部文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亦是將促進者思維落到實處的下一步。
他建議政府為公務員注入更顯著的理財基因,尤其在推動主管工務工程時,主責部門應抱有業主意識,負上合理訂定設計要求及項目預算,以及嚴格管控預算開支及進度的責任,讓政府人員在運用公帑推展工務工程時,就像使用自己口袋裡的錢一樣謹慎。
狄志遠:問責型政府須具有三項重要元素
新思維狄志遠表示,政府是要為人民服務,認為問責型政府須具有三項重要元素,包括要向市民問責、要有容納不同聲音的胸襟、以及要推動市民參與。他歡迎今次《施政報告》把「部門首長責任制」放在核心,直斥政府部門多年來存在「不做不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遇事求避風險,部門之間層層關口,令事情拖拖拉拉,甚至胎死腹中,而責任制要發揮效果,就要訂立精準和能看得到成效的指標,這是向市民問責的重要一步。
他又稱,政府要勇於面對反對意見,當市民提出批評時,官員應視之為改善施政的機會,對反對聲音積極回應、解釋、調整、交代,必然會贏得民心。他續稱,政府要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讓市民能影響公共事務的決策,故需要在制度上容許多元參與,特別是年青人,他們的聲音是代表未來。
陳振英倡考慮只讓表現良好公務員享增薪點
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的委員、金融界議員陳振英表示,「部門首長責任制」從責任界定、流程優化和激勵機制三個層面進行革新,解決過往可能將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混淆的問題,明確問責司局長負責政策制定並為其承擔責任,部門首長則專注執行角色,為執行的失誤擔責,從而更清晰地從根本上促進協同效應,希望新制度能真正提升管治,而非成為新的清規戒律,拖慢行政效率。
他亦認為強化公務員薪酬調整與工作表現的關聯性亦同樣重要,舉例過去五年僅有極少數公務員因表現難以接受而未獲增薪,建議當局應考慮改為只有表現良好者才享增薪點,對持續優異者則應予特別激勵,如跳級增薪等,激發公務員積極進取。
周小松:公務員評核機制太嚴謹或損工作積極性
公務員事務局明年內推出更嚴謹的公務員評核機制,勞聯周小松擔憂,若日後只有評級最優異的部分公務員才能獲得增薪點,恐怕有違制度設立的原意,也影響公務員工作積極性。他解釋,增薪點制度原意為鼓勵公務員隨年資、經驗及能力的提升,在薪酬上有所體現。
他認為公務員整體表現只要不太差,便理應獲得增薪點,而當公務員達到其職級的頂薪點後,無論其後表現多好,亦不會再有增薪點,故不應被視為表現最優越公務員的獎勵。周小松強調,改革需要慎防「矯枉過正」,期望局方在推動改革時,能審慎處理涉及公務員薪酬福利的問題,避免新機制反而打擊公務員的整體工作積極性。
吳傑莊:3個部門納入AI試點
選委界吳傑莊指,人工智能(AI)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關鍵詞之一。《施政報告》採納建議,提出加強政府及社會應用AI,並以大篇幅闡述落實AI應用的措施,包括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負責統籌和指導各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AI政務」發展,並促進AI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他表示據悉,當局早前已提出有3個部門納入試點,另有十多個部門未來或會推行相關工作。
倡沉浸式培訓 助公務員掌握科技
至於智慧政府發展,吳傑莊指,《施政報告》提及推出「科技沉浸式」培訓計劃,相關計劃可透過與本地及國際科技機構合作,設置短期沉浸式課程,讓不同職級的公務員能直接接觸最新的科技應用技術,從而提升整體的數字素養與能力,加速智慧政府的建設。
另外,吳傑莊提到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早前已發布首個本地AI大型語言模型,雖有意見指模型系統的相關資料有輕微偏差,但期望能盡快優化及完善,以便更好地應用於推動智慧政府與電子政務。
記者:郭詠欣、李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