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前瞻︱推動北都創科 議員:必須有「戰略性產業」為支柱 冀政府交代定位
發佈時間:06:55 2025-09-11 HKT

北部都會區以產業為主導,推動香港未來經濟發展,創科必然是重點戰略。身兼華潤集團粵港澳大灣區首席戰略官的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向《星島》指出,北都發展現時最大不足,是政府暫未能清楚交代北都創科發展的具體定位,有何支柱性、戰略性的產業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期望政府提出明確定位。
李浩然:要做到「其他人爭不贏香港」
李浩然解釋,所謂「戰略性產業」至少要符合兩個條件:其一是有世界性市場,甚至達到「必需品」程度;其二是香港自身有條件去做,例如本身有一定產能、技術強、有獨特優勢,「自己做得來之餘,其他地區就算做,這範疇都爭不贏香港」,簡言之即「食糊位」,可孕育出完整而持久的產業。
新加坡無石油資源 煉油業是世界前三
李浩然舉例指,新加坡沒有石油資源,但其煉油業是世界前三甲,因那裡是馬六甲海峽的必經之路,所以花十多年時間發展成熟。「到底香港獨特定位在什麼地方?例如大灣區在新能源方面有相當優勢,也是未來必需品,香港是否可以專注新能源方面的某個範疇?香港素來在管理、專業服務方面很出色,又是否可以搭配其他產業範疇去大規模發展?」他期望政府深入研究後,交代香港創科支柱產業的具體定位。
他又指,戰略性產業與商界投資意欲息息相關,商界投資前必會審視項目前景,以產業為引擎、有明確定位,商界才放心投資,這比起稅務、地價優惠等「甜頭」更關鍵。他明言,靠中資機構「揼心口」並非健康做法,「講到要『揼心口』,即是無錢賺,這個項目本身都未必可以持續。」
相關新聞: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公布日期/直播連結 政界倡派消費券、100元印花稅樓價擴至600萬
梁志堅籲北都發展按部就班 僅靠本地不足 宜吸中東等外資 「政府要帶頭做」|星島地產論壇
施政報告2025|經民聯倡豁免北都企業5年利得稅 促擱置「明日大嶼」穩樓市
政府不傾向設北都管理局 商界:負責「扭鬆」政策
北都規模龐大,多名議員均建議成立高層次統籌的管理局,不過發局展曾指北都涵蓋產業、住宅、公共設施,不宜由單一機構管理;反而可考慮設立由政府全資擁有公司,聚焦推動北都產業發展。
商界議員林健鋒認為,管理局主要作用是透過法定機構以高層統籌,審視宏觀政策不足,並「扭鬆」政策,這些是辦事處層面無法做到。他舉例,一些大型企業如有意來港,其生意及行政審批程序涉及多個部門,惟現時沒有類似「一站通」的平台統一處理,導致程序耗時甚長,若有高層次的管理局或專組與企業對接,「直通」政府高層,有助招商引資。
記者: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