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整理6條研學遊路線 倡打造大灣區愛國主義教育旅遊網絡
發佈時間:17:59 2025-08-28 HKT

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民建聯今日(28日)倡議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打造跨區域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網絡,整理6條在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研學旅遊路線,同時建議在港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抗日戰爭歷史檔案網站、由政府規範管理抗戰紀念設施及遺址、在各博物館及地點融入智能科技元素、增加大會堂紀念龕開放時間、政府到學校介紹抗戰歷史遺跡及抗戰路線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透過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可讓市民了解香港在中國革命史中的角色,促進對國家歷史的認同,更有助促進文化傳承、增強市民國家認同感及推動旅遊經濟。
近來內地不少城市積極推動與抗日歷史相關的旅遊景點及項目,香港該如何提升競爭力?陳勇坦言,內地市民未必很了解香港抗日歷史,包括香港游擊隊曾營救美國飛虎隊成員等,相關遺址及史料在內地其他地方未必能看到,正是香港特色,可有效吸引旅客來港。他認為政府在推動愛國主義特色景點相關工作上,今年已做得很多,甚至是歷史上最多,但社會對其期望亦很高,希望可於下月初北京閱兵前後,在港推動更多宣傳。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香港擁有很多愛國教育主義的研學旅遊資源,包括革命遺址、紀念館、歷史事件地點,值得市民及遊客參觀及遊覽,而香港作為中國文化交匯地、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與廣州、深圳等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資源形成天然互補,可打造跨區域愛國主義教育特色旅遊網絡。
鄭泳舜曾以遊客身份到訪烏蛟騰,認為交通配套相對差,或令訪客感到落差,整體氛圍未必能帶動旅客了解該處歷史,建議政府可再優化位置偏遠的歷史遺址交通及配套。
立法會議員郭玲麗表示,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做到深入民心,但近年不少老師都反映,不知如何去取材教育學生,希望政府能跳出框架,帶師生走出校園,深入了解香港抗日戰爭遺址,加強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她更建議在教師培訓中,加入今次整理的6條在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研學旅遊路線,讓老師親身經歷及參觀過這些遺址,明白香港在抗日戰爭中的角色,並製作相關教材套讓老師更好教育學生。
6條在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研學旅遊路線,包括「沙頭角抗戰文物徑」、「屯門元朗抗戰歲月」、「西貢區抗戰紀念之旅」、「大灣區東江水供港設施導賞團」、「九龍西抗戰史蹟導賞」及「重走港島紅色史蹟」。
記者、攝影:郭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