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名校學生衝出香港 升讀國際頂級學府 校長:要學術成績及國際視野兼備︳梁永樂專欄
發佈時間:17:35 2025-11-20 HKT
有時我們看事情,很容易被「想當然」的標籤局限。有人會覺得直資學校的學習壓力較輕,活動更多元化,因此近年報考熱門直資學校的人數屢創新高。我就覺得,學生的學習壓力高低因人而異,但家長為報考直資學校,出席無止盡的面試、為子女準備portfolio、還要負擔6至12年的學費,其實這份壓力也不輕。
學生「衝出屯門,邁向國際」
反觀傳統屋邨中學就算成績標青,卻往往會被標籤為學生「只顧讀書、高分低能」。不過事實亦有例外,例如屯門區一間屋邨名校,學校一方面重視學術培育,每年有超過九成學生達本地大學的最低入學門檻,升讀本地大學屬普遍水平;另一方面,學生也積極「衝出屯門,邁向國際」,近年向畢業生發出取錄信的著名學府計有英國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內地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甚至在英國劍橋大學成立了校友會,足見學校和學生經年努力的成果。

為學生配對課程及比賽
能夠在小學呈分試脫穎而出,考入Band 1中學的學生,本身質素自然不俗。不過,千里馬也要遇上伯樂,才知道自己能跑多遠。這所學校成立「精英培訓小組」多年,由中二開始發掘不同領域表現突出的學生,為他們配對大學和資優教育機構的課程和比賽,學生透過參與高階學術活動,提早了解大學課程;到了高年級,學生又會獲指導申請海外大學和獎學金。這些安排讓學生及早了解世界有多大,並看見自己的潛能能伸延多遠。

這間是屯門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自從呂恒森校長兩年前上任後,「擴闊視野」成為全校發展方向,學校每年舉辦兩次「環球學習周」,上學期安排全級在本地或境外學習體驗,下學期則按學科主題進行不同跨級活動,例如到澳洲進行地理考察、到越南了解戰爭歷史等。這些經歷除了擴闊學生眼界,也啟發他們在不同文化中思考和溝通。

呂校長話,雖然取錄的主要是高能力學生,但也要加上老師團隊的努力,才能夠在學術上做到每個學科都有正增值。至於軟實力層面,他希望學生能夠與世界接軌,學懂與不同背景的人協作和交流:「世界每天千變萬化,我經常提醒學生要打開眼界,並善用科技的力量,未來他們的發展空間將會超乎想像。」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擔任教育公關超過十年,同時為香港電台家長節目 《我們不是怪獸》及商業電台教育節目 《334校網》 主持人,致力將學校特色、優點,透過媒體及各種途徑宣揚,讓公眾特別是家長了解學校的理念更多。

相關文章︳子女必學「保命」良方秒穩父母情緒 10句跟父母說的窩心話︳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品德教育:用繪本播種美德的種子 圓玄幼稚園《愛樂園品德系列》︳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4大辯論型人格 辯論界教官教 「超前部署」助孩子發展「4C」能力︳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學校健康報告:100%學生認為校園生活愉快 小學生幸福感源自這3方面︳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小學雞的「長假期症候群 」學校:先處理心情再處理功課︳梁永樂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