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育│保良局錦泰小學9種正能量融入正向教育 30分鐘小息延長快樂

更新時間:07:15 2025-11-12 HKT
發佈時間:07:15 2025-11-12 HKT

正向教育︳我們常因着一些固有印象而蒙蔽眼前景象。提起保良局錦泰小學(下稱錦泰),家長會立即聯想到這是一所升中有保證的小學,因為其聯繫中學是Band 1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一所在家長心中如斯有分量的學校,一定好「谷」?吳嘉慧校長說:「學校推行『錦泰正能量』正向教育已經第四年,怎一個『谷』字了得?」

(前排左三)保良局錦泰小學吳嘉慧校長跟其正向教育團隊,(前排左二)陳偉杰副校長。(圖:李沃濤)
(前排左三)保良局錦泰小學吳嘉慧校長跟其正向教育團隊,(前排左二)陳偉杰副校長。(圖:李沃濤)
保良局錦泰小學吳嘉慧校長(圖:李沃濤)
保良局錦泰小學吳嘉慧校長(圖:李沃濤)

正向教育︳9種正能量

甫聽「錦泰正能量」這名字已夠醒神,那是吳校長還是副校長時,想到學校需要一些容易讓孩子記得的核心價值觀。於是大着膽子跟前任校長提出並得到支援。「當時想到將英文校名Grandmont演繹成九種正能量,分別是Giving給予、Respect尊重、Appreciation感激、Niceness友善、Dream夢想、Motivation激勵、Optimism樂觀、Newness新奇和Trust信任。」這九種正能量部分跟24個性格強項相似,同時亦契合正向教育中所提及的成長型思維。「I like super challenges、Mistakes are also discoveries,正是將正能量、樂觀與堅毅等特質,自然地融入正向教育的實踐中。」

「錦泰正能量」誕生前,當時視藝科科主任邀請同學設計「代言人」,最終修訂成現在的模樣。(圖:李沃濤)
「錦泰正能量」誕生前,當時視藝科科主任邀請同學設計「代言人」,最終修訂成現在的模樣。(圖:李沃濤)

真正的Happy Friday

銳意將正向教育發揚光大,學校逢星期五打正旗號「Happy Friday」,當天的小息會加長至30分鐘成為「快樂小息」、學校又會提早45分鐘放學,世界真的很美好啊!「對呀,早放學是全校師生最開心!」吳校長說機緣是隨着新的課程指引要做新時間表,於是站在學生、家長及老師的角度,思量時間表可以怎樣改變。「在這裏工作了20多年,過往逢星期五午飯後都有一個『周五活動課』,提供四個範疇的活動課程給同學去選,每學年選兩個參與,每位老師都要開一個組帶領學生,既然已經有活動課這個基礎,那不如新時間表再開心一點吧!」大家記得疫情後初期復課是返半日制嗎?當時不少家長反映「返半日制更好」,於是吳校長想到不如每周早放一次?「放早45分鐘就是一整堂,我們減少班主任節一些時間、這裏那裏又減一些東拼西湊,結果Happy Friday下午2時20分已經放學。」
可能大家會想,早放學跟正向教育有何關係?核心是整項安排從學生角度出發,並緊扣九種正能量,卻連家長與老師也有得着。「有做問卷收集家長意見,反應相當積極,大家都說終於有時間放鬆、運動,或跟孩子好好聊天。」意想不到更大得益是老師,學校「限制」老師星期五放學後不用親自帶任何課外活動。「我們有個傳統是逢星期五開一個半小時的小會,接着就是老師的自由時間。副校長最多點子,會帶領同事打籃球、跑步,最讓我開心是同事可利用這個時間專業進修,而不是星期一至四放學後匆忙趕去上課。」正向的快樂是來自積極的態度、感恩的心和具體行動來提升幸福感,happy teachers, happy students,共同釋放學業壓力。

(圖:李沃濤)
(圖:李沃濤)

30分鐘的快樂小息

星期五要happy,還有長達30分鐘的「快樂小息」。「平日有兩個各自20分鐘的小息,20分鐘對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夠用。想到小食部買小食?排隊已經花了大半時間,想去圖書館,上上落落、借書還書也是時間。」錦泰是大校,有差不多800位孩子,即使校園寬敞,但每次小息都要分流到操場,當時間延長,就可以將時間還給孩子自主,讓他們自行思考今天玩甚麼。「孩子很多時都是聽大人的話,老師安排做這件事就做這件事,但小息這30分鐘,你想怎樣過呢?」多年來「快樂小息」做過的活動,如聖誕節在校園各處擺放薑餅人,讓孩子去尋找;又試過配合亞運,舉行三人籃球,不用預先報名,只要三人成隊就可比賽。「即使不是同班同學,自己不分男女大細組隊,氣氛熱熾。另外,『快樂塗鴉』Art Jamming也是我喜歡的項目,老師預先設計了許多黑白圖案。當長枱在操場上一字排開,喜歡就可以過來畫,最終這些獨特的筆觸共同組成一幅大型作品,裝飾了校園。」吳校長坦言這些活動很簡單,同學會主動排隊,認識或不認識也一起參與,過程中充滿歡笑,正是「快樂小息」最美好的正向實現。

大型創作「快樂塗鴉」(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大型創作「快樂塗鴉」(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推行了四年正向教育,由最初老師要集體備課、自行製作教具,辛苦建立一切,吳校長感恩是近年的「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APASO)數據顯示,同學於各方面一直持續表現優良,對老師團隊帶來莫大鼓舞,而最直接是眼見同學笑容多了也比之前活潑,校園整體氛圍漸次轉變中。 「現在的星期五,同學懂得主動邀請別人去玩,就算走進圖書館,這半小時要看這本書還是借哪本書?這30分鐘成為了激勵同學向前邁步的動力。」

改變家長想法

如前所述,錦泰在家長心目中是一所「谷」校,吳校長不諱言「錦泰正能量」就是來解惑。「書是要讀,功課也要做,我們持續檢視並減省功課量,或設計富趣味的功課替代,好像以記錄生活的『細味暑假』取代暑期作業,同時我也定期舉辦『家長茶敍暨減壓工作坊』,一來依班級需求進行主題分享,二來也希望潛移默化,改變家長想法,配合正向教育方向而設的工作坊,以不同活動讓家長放鬆身心。」吳校長笑言,每到家長提問環節,問題大多還是緊張考試與升學,而每次茶敍,吳校長仍然鼓勵家長減少補習。「成長不止得考試,只要用心上課、做好功課,學業不會有太大問題。讓孩子多參與課外活動,跟學業平衡發展,從中建立自信心與成就感,反而更能推動學業進步。」

同學的「細味暑假」記錄了逛書展的點滴,一定比做暑期作業來得有心機吧!(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同學的「細味暑假」記錄了逛書展的點滴,一定比做暑期作業來得有心機吧!(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說到底成績難免有高低,在這個充滿正向氛圍的環境中,學校如何引導同學坦然面對「失敗」? 「我們以成長型思維融入正向教育課程,幫助同學理解失敗是成長必經的一部分,像正向教育課堂的疊杯活動,這是對初學者來說不易成功的遊戲,但同學能從中體會失敗不要緊,再嘗試就可以了,並享受箇中過程。」任何價值觀教育,都需要靠日常點滴累積培養,所以學校堅持每周安排一節的圖書課,透過共讀繪本、領袖系列圖書,讓孩子接納失望難過或失敗等情緒,學習擁抱各種情緒。

最新的「家長茶聚暨減壓工作坊」是茶藝,親子一同泡茶,樂也融融。(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最新的「家長茶聚暨減壓工作坊」是茶藝,親子一同泡茶,樂也融融。(圖片來源:受訪學校提供)

後記:每一天微微笑

吳校長跟全校教職員都會在校網分享心靈小語,她以「微笑擁抱每一天」送給所有家長與學生,樂與苦、好與壞,我們都帶着微笑去過每一天,每一天都要微微笑。

 (圖:李沃濤)
(圖:李沃濤)


文:劉佩樺  圖:李沃濤、受訪學校提供
 

相關文章︳正向教育│從「好I」到主動關懷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引導學生學會看見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