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帶領學生尋找心中的光 減少面試次數將時間留給在校生

更新時間:15:44 2025-11-07 HKT
發佈時間:15:44 2025-11-07 HKT

校長專訪︳在數學世界,七是質數,象徵不可分解的基礎單位;翻開《聖經》,創世記中上帝用了七天創造萬物,可見「七」是一個蘊含深意的數字。本學年對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而言,別具意義,因為這是她來到學校的第七年。一如過往,陳博士費盡心思設計開學禮,並定下全新多元學習主題「Light It Up」,期望同學能找到心中的光,然後照亮別人、光照世界。

提起英華仔,立即聯想到玩得又讀得,只因校長也不是墨守成規之人,從開學禮安排便可見一斑,陳博士說:「自己試過踩風火輪入禮堂,又跳過踢躂舞,去年就踩獨輪車,因為多元學習主題是『Be a better me』(不折不扣),我們要進步、做到更好,必先要脫離一些框架,所以校長先這樣做了。」

從學習主題中認識道理

每年英華的開學禮不止是學界「年度盛事」,多元學習主題更是家長群組熱烈討論的焦點。「回顧過去六年,首年主題是『源來如此』,水是非常重要的物質,也是耶穌在世上行的第一個神蹟(變水為酒),翌年是『秘密通道』,主旨就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第三和第四年分別是『耐人尋味』及『意想不到』,前者強調味,只因當時正值Covid,不少人失去了味(覺),卻正好『嘗嘗主恩的滋味』。至於後者是呼應神的救恩所做的事,便會有意想不到的平安。」

校長專訪︳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 (圖:Elson)
校長專訪︳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 (圖:Elson)

第五年就是「時間先生幾多點」,陳博士深明不論大人或孩子,一旦時間管理出岔子,不但導致精神緊張,連與人相處也常碰壁。「從時間管理延伸至思量神所給予我們的時間,非常公平,每個人都一樣,但我們有否善用呢?生有時,死有時,開花落花都有時,同學順道學習凡事皆有定期這個人生道理。」聽着陳博士娓娓道來,不難感受到這些年的多元學習主題都是緊扣信仰。「英華是基督教學校,一定要跟《聖經》的福音連線,否則就沒有意思了。」

 (圖:Elson)
 (圖:Elson)

步進第七個學年,陳博士形容多元學習主題既似元素週期表適時「歸位」,也恍如神剛好用上七日創造世界。「記得神第一樣創造甚麼嗎?(光!要有光,就有了光。)對呀,所以今年的學習主題就是『光學研究所』(Light It Up)!」由個人在學校邁向第七年的「七」聯想到聖經的寓意,再從「光」延伸出「Light It Up」,無怪乎開學禮是有史以來在黃昏六時開始,一直活動到晚上八時多,莫非為了全校一起睇光?「光呢,不能夠淨是觀看,而每個人的光也不能只安放在斗底下,一定要拿出來。」陳博士不諱言小學生常有「微小」的心態。「其實我們所擁有比想像的還要多,只要讓自己發放光芒,自然也能光照別人。」

燃點自己 感染他人


早於去年12月,陳博士已經開始構思本學年的多元化學習主題,然而Light It Up之後,內在光芒從何得以放亮?陳博士認為是透過「光」來貫穿整個學年的學習,讓同學吸收各種有關光的知識,繼而內化、綻放。 「比如學習光的特性、速度,甚至探索光的味道,再延伸至光與影的關係,光與黑暗的對比,以及『光纖之父』高錕的生平事蹟。」除了科學範疇,還可以將光擴展至文學層面,涉獵光在不同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模樣,欣賞關於光的文字。由光所引發的各種「波長」,還可以開啟無限的思考與討論,例如「光有一份熱誠能做得到嗎?」,這簡直是一道哲學問題,足以讓小學生以開放態度深入探討一整個學年,同時,光所帶來的熱暖,乃生命所需的重要資源,可見光是無處不在,也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存在。

 (圖:Elson)
 (圖:Elson)

陳博士形容學習上的燈火已經點亮,當然也先light up自己,於是意念還在構思期間,她去了學游泳,成年人習泳,並不是輕易的事,何況陳博士公務有多繁忙,相信不用多講吧!「我還拍片給同學『監測』學游泳進度,哈哈,現在已經學識了!(嘩,厲害!)哈哈,誰說不是呢?」陳博士笑得很開心。

啟發自主的安吉遊戲 

萬眾期待的開學禮刻意在黃昏舉行,已令同學和家長沸騰。採訪當天,從下午四時起南昌站附近的商場便熱鬧起來,記者「偷聽」到不少家長問孩子「究竟今晚玩咩?」 —— 答案是「安吉遊戲」!
去年在上海、寧波考察時,陳博士初接觸安吉遊戲,對這富啟發性的遊戲深感興趣,最初知悉安吉遊戲在當地幼稚園盛行,還疑惑小學生會否有興趣?可是當看過內地幼稚園生們的示範後完全改觀。先解釋一下,安吉遊戲由程學琴老師創辦,現為浙江省安吉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科長,遊戲宗旨是讓兒童自主決定玩甚麼、在哪裏玩、與誰玩,陳博士眼見孩子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自己對鞋仔,那邊廂的孩子已經在搭水管,搭完後所有孩子都玩得興高采烈,不介意一身沙泥(遊戲在沙地上進行,顧及安全),陳博士笑言眼前景象教她「目瞪口呆」,她反思:「安吉遊戲強調自主,本地幼稚園生連行樓梯都怕跌,要讓香港的孩子更creative,是否應多給予空間?要相信他們有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圖:Elson)
(圖:Elson)

360度認識自己學生


安吉遊戲的物料非常大型,搭建的玩意可以像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陳博士笑言頭幾次開會,老師甫聽到已震驚,直言難以完全照辦。「同事話不知道如何安放這些物料(笑)。」不需一模一樣,重要是汲取意念。「我們在課室或禮堂放置各種物料,同學們自行設計遊戲、決定玩法,大夥兒一起過關,重點是嘗試。」一力將安吉遊戲帶入校園,全因陳博士認為它與英華仔的特質不謀而合。「我哋啲仔都是轉數好快、精明、有思考力、好思辨,規範太多只會限制了他們發揮,只要給予平台,就能發掘他們平日未展露的potential。」上學年起,學校設立了「人才庫」平台,旨在發掘校內資優兒童。「我們的資優定義,是為所有同學找出其優勢,由同學自行輸入資料、強項及校內、外活動等,讓他們了解自己有很多專長,特別是一些校外活動,提供機會給他們結識超越班級的同學,也讓老師見到學生的多元面向,不止是交功課、考試成績如何或參加甚麼校隊,我們要360度認識學生,也可真正發揮他們所長。」

戴太陽眼鏡不是貪靚,訪問前陳博士受了小傷要縫針,幸沒大礙,但要保護傷口。(圖:Elson)
戴太陽眼鏡不是貪靚,訪問前陳博士受了小傷要縫針,幸沒大礙,但要保護傷口。(圖:Elson)

有心有品 由個心靚出來


意想不到一個小小平台,漸漸出現了各種「專攻」。「好像開學禮需要服務生招呼嘉賓,過往都是老師推薦,現在改為同學自薦參與;又如機械人『華仔』,初來時甚麼都不懂,於是招募『華仔訓練師』,他們需要學習編程,然後親自教導華仔。」華仔由招呼都不懂得打,到現在已經是同學的buddy,陳博士欣喜已在打破固有模式。「我們最想打破由老師篩選或家長推個仔出來,讓孩子自己話事想幹甚麼,學校來幫你成就。我認為,教育應該讓同學永遠再多行一步。」行前一步就是主動邁進,過程中要學習共享資源、與人合作,並在群體中恪守本分、融會他人長處。「這就是我多年來常說的『有心有品』,好想這一班又叻又優秀的同學仔,要由個心靚出來,就如耶穌基督的樣式:謙虛、順服、順從,這些特質,必須在英華仔身上體現。」

採訪當天,陳博士剛作好一首歌,她分享了一段歌詞:「世代注定無法溝通是定理,還是理由是藉口?就這樣接受了現況,投降了嗎?」 —— 打算首歌由年輕人唱畀阿媽阿爸聽,暫定歌名《請懂愛我》。(圖:Elson)
採訪當天,陳博士剛作好一首歌,她分享了一段歌詞:「世代注定無法溝通是定理,還是理由是藉口?就這樣接受了現況,投降了嗎?」 —— 打算首歌由年輕人唱畀阿媽阿爸聽,暫定歌名《請懂愛我》。(圖:Elson)

家長勿帶頭標籤子女

作為家長心心眼的熱門學校的校長,陳博士除了教育理念受家長歡迎,其教養心得也自有一套;時下不少家長正頭痛於Gen Z、Gen Alpha的管教,陳博士直言無論世代或名稱怎樣改變,代溝永遠常在。「永遠都話一代不如一代,永遠話你唱的歌我聽不懂……想想我們小時候都是這樣,對嗎?」陳博士真是一針見血!「一切講到底,其實是不懂得跟別人相處,包括自己仔女。」陳博士寄語家長勿帶頭標籤子女,自己先拉遠距離,也不是要逆來順受。「家長要終身學習,不要只站在原地問『個世界喺邊?』,不清楚發生甚麼事或略知皮毛,就在旁指指點點指責孩子,這樣當然會溝通不良。」如果家長有真的走進孩子世界,大家就能夠有共通點,陳博士誠懇地說:「愛、接納、信任與尊重是永恆不變的教養核心價值,不論面對任何世代的孩子,其實都是回歸基本步:建立關係。」

(圖:Elson)
(圖:Elson)

「你與學生之間有否建立關係?你願意放下身段、承認自己也有不懂的事情嗎?你願意與他一同學習?若然家長、師長能做到這些,無論甚麼世代的孩子都能教得好,因為他們會感受到你的真心,而不是只想控制或要求他們符合你的期望。」面對Gen Z、Gen Alpha,陳博士強調家長需要更具耐心、更願意學習新事物,同時堅守某些核心價值,最重要是必須相信他們是有能力的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適合的環境與引導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宗旨 —— 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育一個完整的人。」
一個完整的人,能夠接納自己的好與壞、得與失,在過錯中成長,能體恤別人卻不失自我,但願所有孩子都能活得完整,如陳博士所言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圖:Elson)
 (圖:Elson)

與陳校長快問快答

Q1:面試形式是誰負責構思呢?

首輪是同事和我一起,次輪主要是我,尤其今年改為兩輪面試,所以由我主導。(為何改制?)坦白講,坊間都開始從簡,三輪面試不論家長、孩子及學校都疲累,對孩子而言,要應付三輪面試,意味考小一這一年就沒有其他生活,實在不好。學校也不是蜂后,不能不停產卵,將時間留給已經入讀的學生不是更好?取錄適當的學生是重要,但只需要設計適合的問題便可,加上教育局希望及早交上入學名單,因此決定改為兩輪。

Q2:你最鍾意「英華飯堂」哪個午餐呀?

梅菜扣肉最邪惡也是最愛,其次是肉餅,實在自己蒸不到那麼好吃的肉餅,反而飯堂名物西檸雞只佔第三位。

Q3:在你眼中,「英華仔」最有型是哪個時刻?

每次帶他們去比賽,由練習到比賽一刻的專心與投入,真是非常有型!就算他們安靜地看書,只要有認真投入那一刻,就是最型仔。我啲仔真係好charm㗎!

 

(圖:Elson)
(圖:Elson)

 

別開生面 黃昏開學禮

除了霍格華魔法學校會於晚上舉行開學宴會,英華小學可說是本地少見、敢於黃昏舉行開學禮的學校,如陳博士所言,每年開學都會有「新嘅有趣嘢畀佢哋」。

(圖:Elson)
(圖:Elson)
(圖:Elson)
(圖:Elson)

嘉賓名字 光的秘密

要將光貫徹到底,是連主禮嘉賓的中文名都切合主題。「校監名字是曾昭群,『昭』與光大有關係,知道嗎?(知,《倚天屠龍記》的小昭來自明教,總壇光明頂設有聖火,即係光)啱啦!(記者一額汗)」此外,還有一位嘉賓是盧炯宇律師,「炯」正是光明、光亮之意;又有一位是楊偉炫,「炫」是照亮意思,最後一位是鄧炳光。「要讓孩子知道中文字多有趣,單是『光』已經有不同的字去表達。」

相8(由左至右)一班與光有關的主禮嘉賓,盧炯宇律師、鄧炳光、陳博士、曾昭群校監和楊偉炫。(圖:Elson)
相8(由左至右)一班與光有關的主禮嘉賓,盧炯宇律師、鄧炳光、陳博士、曾昭群校監和楊偉炫。(圖:Elson)

開學禮點滴:3大活動讓學習由趣味開始

1. 安吉遊戲

前文一直介紹的遊戲,分別在課室及有蓋操場進行,同學即場以提供的物料砌出遊樂設施,而老師只會在旁觀察或拍攝短片作日後跟同學檢討用,這是安吉遊戲的特色之一,老師只是輔助,而檢討也不會作出批評,一切尊重同學的意願。

 (圖:Elson)
 (圖:Elson)


2. 破冰遊戲

放了一個暑假,同學再見面可能有少許隔膜,玩「破冰遊戲」透過互問問題,立即friend番!

鄧:你哋暑假去咗邊度玩?
陳:我去咗好遠嘅地方玩呀!
畢:吓,歐洲呀?
陳:唔係。
鄧:英國?
陳:天水圍呀!
(靜了三秒,三個仔一輪爆笑)冰已破,記者也破功,忍不住插嘴問「天水圍有幾遠?」。
陳:好遠呀!遠過返深圳!(哦!)
鄧:咁你响天水圍見到啲咩?
陳:車呀、人呀咁囉。
記者:有無見到牛呀?
陳:無呀!

 (由左至右)陳俊天、鄧存浠、畢一洋(圖:Elson)
(由左至右)陳俊天、鄧存浠、畢一洋(圖:Elson)

3. 光學研究所啟動 

活動前早已派發開學禮物,內有一盞頭燈,同學們全部戴上來到操場開着它,共同見證亮燈儀式,宣告「光學研究所」正式啟動。以為活動就此告終?沒料竟響起經典搖籃曲《布拉姆斯搖籃曲》,陳博士幽默地提醒同學要回家休息了,因為翌日便要如常早起上學呢!

(圖:Elson)
(圖:Elson)
(圖:Elson)
(圖:Elson)

文:劉佩樺  圖:Elson

相關文章︳英華女學校祝慧勤校長專訪 從舊生變校長 :「不標籤任何學生,相信每人都能綻放光芒」︳校長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