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癮︳智利中學推行「手機斷訊袋」 提升學生專注力與學習成效 多國推禁學生用手機措施︳親子熱話
發佈時間:14:19 2025-10-13 HKT

在數位時代,青少年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已成為全球教育現場的棘手問題。社群媒體與即時通訊不僅分散注意力,還可能引發焦慮、憂鬱等心理議題。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一所中學近日推出創新「手機斷訊袋」政策,成為南美首例。措施實施後,初步觀察顯示,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明顯增加,教師也回報教學氣氛更為穩定。

手機成癮︳智利中學推「手機斷訊袋」政策 使學生更專心
「手機斷訊袋」政策要求學生進入校園後,將手機放入特殊訊號阻隔袋中,袋子透過阻擋磁鐵干擾訊號,無法接收通知或通話,僅由校方檢查員在放學時解鎖。政策自2025年8月起針對八年級學生(13-14歲)試行,預計逐步擴及全校及區內其他學校,校方表示,此舉旨在改善學生的專注力與課堂參與度,並減少因社群媒體、即時通訊等干擾所造成的學習中斷。初步觀察顯示,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明顯增加,教師也回報教學氣氛更為穩定。

該校的政策不僅簡單沒收手機,而是讓學生攜帶袋子但無法操作,兼顧安全與便利。校方解釋,智利學生螢幕時間居拉美之冠,OECD 2023年評估顯示逾半數學生課堂受裝置干擾,導致語言、數學與批判思考能力下滑,尤其疫情遠距教學後更顯嚴重。初步觀察,學生休息時間更活躍:圖書館借閱增加、學校也較以前熱衷於運動如排球、籃球、乒乓球。

有學生表示:「我感覺更自由,花更多時間與同學玩耍。」家長與教師普遍支持,認為有助培養自律,但初期適應期有「手機分離焦慮」。家長普遍支持此政策,認為有助培養孩子的自律與時間管理能力。不過也有部分學生對此措施表示不滿,認為手機是生活的一部分,完全隔絕可能造成焦慮。對此,校方強調會持續觀察並調整執行方式,並安排心理輔導資源協助學生適應。

多國實施禁中小學生手機
不少國家已跟進類似措施。 南韓2025年8月通過法案,2026年3月全國課堂禁手機,教師獲權沒收,針對青少年43%過度依賴問題,家長盼改善學習與防霸凌。澳洲新南威爾斯州2024年禁令後,調查顯示87%學生少分心、81%學習進步,行為問題降54%。

紐西蘭2024年「一天手機遠離」政策,禁課堂與休息使用,旨在逆轉讀寫危機。美國加州亦有法案要求2026年7月前全公立校制定限用手機政策,洛杉磯等區已試行。

歐洲多地亦有相關措施,如瑞典2026年秋季起強制7-16歲學生交手機,提升安全與學習環境;丹麥今年較早時根據政府委員會建議,將禁止學校和課後活動班使用手機,認為13歲以下兒童不應擁有智能手機或平板。

法國2018年起禁中小學生於學校手機,更於2025年強化中學(11-15歲)政策,要求全天置入鎖定袋或置物櫃,推行「數位暫停」試點獲正面回饋:社交增加、霸凌減少、專注提升;而荷蘭則於2025年1月公布全國指引,建議在課堂上禁用智能手機,而幾乎所有學校都已遵守。有研究指相關政策對學習環境有所改善,有75%參與研究的中學,表示學生更易集中精神,當中有28%的中學指學生成績有提升。

相關文章︳校園5大壓力事件 調查:近四成受訪學生學期初現負面情緒 專家建議設「開學熱身操」︳親子熱話
相關文章︳韓國2026年實施「小學生家長10點上班制」在職爸媽不減薪縮短工時 一國家享480天育兒假︳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