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到來是要給父母好好上一課!這種應對方式令親子關係越走越遠︳兒童遊戲治療

更新時間:19:01 2025-10-02 HKT
發佈時間:19:01 2025-10-02 HKT

兒童教育做了十年多,育兒也有七年經驗,但當我一直教育自己或他人子女時,到後來才發現要學習的是自己。每天想着不同個案,為他們思考不同方法,但有一個想法永遠不變,而這概念在我學習兒童遊戲治療時,老師經常提醒我們的 ── 「兒童為本」,一切要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其感受去理解他們。很多父母在教育路上喜歡以自身感受出發去看待小朋友,例如小朋友在餐廳叫囂,大多數家長會先說:「不要嘈!」很少聽到家長會問:「你看到甚麼事情令你這樣開心大叫?」愛護小孩子不應想盡辦法把小朋友變成你心目中的模樣,而是以他們的能力通過愉快學習有所提升。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虛應」讓孩子越走越遠

自我的小朋友出世後,我學到了好好回應。甚麼叫好好回應?很多家長當小朋友呼喚他們時都會出現虛應的狀態,即口中回應了,但精神和肉體仍處於一個虛假狀態,也沒有實際行動。當我的小朋友開始說話呼喚我時,我差不多每次都百分百地積極回應,原來我們不斷這樣做,小朋友也會以相同方式回應我們。我做個案時聽到某些父母會比較煩躁地回應小孩,例如「煩唔煩,一日叫幾十次」,又或是「你自己處理啦,咁大個人少少嘢都唔識」。原來我們這樣回應小孩,到最後小孩很快就會離我們而去。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小朋友也教導我不要以情緒先行,以免主導我們的行為。記得有一天,我因為工作的煩惱,不太投入地與兒子吃午餐,過程中我顯得極不投入,也有點煩躁,孩子叫我先吃點東西,我回覆了一句:「爸爸沒胃口。」但他竟然回應我一句:「爸爸,點都要食嘢,而且食咗嘢先有力氣同精神去工作。」簡單的一句卻有很大的推動力。我們經常教小孩要懂得控制情緒,但父母很多時都未必能處理得很好。

也因為我出生的年代和現今教育制度有着天淵之別,因此必須不斷增值自己,從電子產品到近代SEN的不斷演變,甚或從心理角度出發等都要不斷學習。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珍惜相處的十年

兒子教會我的另一件事,是如何做一位用心的家長。由小孩出世到青春期前是我們相處的黃金時期,只有短短十多年,兒子將逐步走遠,他會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朋友、伴侶、事業,以至家庭,在最能好好相處之時我應更加用心和他相處。親子關係的好與壞也取決於這個時期,所以我更加珍惜。小朋友的來臨,其實是一種提醒 ── 提醒家長們如何努力做好父母一職。坊間沒有「父母學院」教我們怎樣做父母,而只能靠一步一腳印走出來,即使我有100種建議方案,小朋友卻可以有101種方式展現,但如果父母們能以真誠的心看待小朋友成長,相信凡事總有出路。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袁志楓Jack 兒童遊戲治療師
一位在職爸爸,希望透過遊戲治療的方法令家長們輕鬆在家教育小孩。「家」 是教育的起步點,如能在小朋友成長早段介入,往後就能輕鬆管教。家長和小朋友的誤會往往是大家頻率sync不到所致,我會透過這平台讓大家重新認識你的小孩。

袁志楓Jack 兒童遊戲治療師
袁志楓Jack 兒童遊戲治療師

 

相關文章︳經常被謾罵的小朋友長大後有8大後遺症:自卑怯懦 或會出現這種行為︳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兒童社交能力︳給初小生6個開學社交小錦囊:遇不喜歡的事可溫柔拒絕︳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生育前準備請騰出陪孩子的時間 別忽視小朋友要求只作指令 學情緒處理3部曲︳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一個家庭最可怕是窒息的說話方式 習慣性批評與一個港人習慣影響親子關係︳兒童遊戲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