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重拾校園正能量 3個和孩子一起建立返學適應力小貼士︳兒童心理
發佈時間:13:11 2025-10-01 HKT

每年暑假過後,香港小學生重返校園,大部分都要面對「全新」的同學、老師、課堂和校規。即使舊生,升上高年級後,也會迎來陌生課程與更密集的人際互動,容易積累壓力與不安。新的學期是希望的開始,但同時充斥着挑戰。如果家長僅僅關注「學業表現」而忽略社交和心理適應,孩子可能會失去自信,甚至抗拒上學。
暑假後節奏切換
不少孩子在長假時期養成較自由、輕鬆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活動自主。不過,一旦開學,這種自在被嚴格的時間表取代 —— 早起返學、定時做功課、參與各種評估。這種切換對孩子心理是一種「過渡壓力」:他們不僅要重新調整作息,更要收拾心情,面對新學年密集的學習任務。

而家長、老師往往要求孩子在短時間內恢復最佳狀態,未給予足夠的過渡期,容易令孩子產生挫敗感和抗拒情緒。例如,有的孩子只是進度稍慢、早上不願起床、放學後顯得疲憊,但大人若過分催迫,孩子可能會產生壓力反應:如情緒煩躁、表現退縮,甚至假病逃學。有時候,孩子會在開學頭幾周特別情緒化,就是這種適應落差的「警號」。
小圈子友誼與自我形象
升上高年級後,「小圈子」現象更加普遍,同學間競爭意識增強,友誼建立變得複雜。較早熟或主動的孩子,可能在新學期迅速融入新圈子,有歸屬感和安全感;但對於性格較慢熱或曾有被排斥經歷的學生,重建友誼和歸屬感的過程極具挑戰。這年齡階段的孩子自我形象與同儕意見高度掛鈎,很容易因排斥、冷淡或比較而產生自我懷疑。一些孩子甚至會把同學的看法視作自己存在的「評分標準」,當人際適應不良,他們可能出現退縮、孤僻,甚至反抗行為,如拒絕團體活動、討厭某科老師,甚至對家庭表現疏離。我建議家長以開放態度鼓勵孩子訴說,問問他們今天遇到甚麼好事或困難,並分享如何面對社交不適。家長要記住,在升高年級後,孩子的社交網絡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自我價值感和自信心。
陪孩子學會放鬆和自我調整
步入高年級,課業上要求有所提升,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亦同步拉高。除了要「考得好」,孩子還要學習自理:整理課本、時間分配、平衡課外活動與作業。許多孩子其實未具備成熟的壓力管理能力,容易感到力不從心。家長常見的誤區是過度強調分數或將自己理想強加於孩子:只要成績差、排名低,就認為孩子不夠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把壓力和焦慮藏起來,不願與家長溝通或主動表達困難。部分孩子更會出現「逆反」式抗拒上學或身體化壓力反應,如頭痛、肚痛、失眠等。建議家長應改變心態,把目標制訂過程視作與孩子一起踏上成長的旅程,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可行的小目標,強調努力和過程比結果珍貴,鼓勵孩子把失敗當作學習的新機會。

和孩子一起建立返學適應力3個小貼士
- 與孩子一起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着重努力與過程,切忌以分數作唯一標準;
- 鼓勵參加課外活動,主動認識新朋友,減少孤立感,建立多元支持網絡;
- 如發現子女壓力過大或情緒困擾明顯,及早諮詢臨床心理師、學校社工或輔導員等專業人士,共同協助孩子克服難關。
臨牀心理學博士鄭穎珩Profile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亞洲家庭治療學院院士
.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會員

相關文章︳家長夠Fun孩子EQ更高分 日常生活3個貼士提高孩子EQ︳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打破「最熟悉的陌生人」家長自我覺察與高質陪伴(上)附3個家長管理自身情緒小貼士︳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子女升中父母由管教到同行 「孩子踏入青春期保持親子關係」3個小貼士︳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如何開導失去至親的孩子 給喪親孩子家長的3個實用小貼士︳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小朋友乖巧聽話其實是「消極配合」?3步用助孩子打開心扉︳兒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