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途中幫助孩子成長 4個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方法︳正向教育

更新時間:11:23 2025-09-28 HKT
發佈時間:11:23 2025-09-28 HKT

剛過去的暑假,大家的小朋友有學習了甚麼新技能嗎?其實每次假期,都是提升能力的理想時機,因為許多家長會選擇帶孩子外出旅遊,希望他們在陌生環境中學會獨立與應變。然而,出於愛與保護的本能,家長常常一手包辦孩子的事務,例如幫忙保管證件、安排行程或處理困難。這樣的「代勞」雖然初衷是好,卻可能阻礙孩子建立自信與能力感,甚至帶來情緒波動與親子間的矛盾。

頻繁干預會讓孩子感到無能

根據Erik Erikson的社會發展理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自主性對羞恥感」及「勤奮對自卑感」的發展階段。他們需要有機會嘗試、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建立「我能做到」的信念。如果家長頻繁干預或取代孩子的行動,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導致自卑感的形成,甚至在未來的挑戰中缺乏動力。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越幫忙便是剝奪了學習契機

情緒智商(EQ)和成長型思維的研究也指出,孩子的情緒管理與學習成長的能力,來自於他們在挑戰中所獲得的經驗與反思。如果家長擔心孩子丟失證件,選擇直接替孩子保管,而非教導如何妥善管理財物,這不僅剝奪了孩子學習的契機,還可能增加他們的依賴心理,這種依賴會削弱孩子的「能力感」,進而引發更多挫折感與情緒波動。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正向心理學強調,個體的幸福感來自掌控感與成就感。當孩子成功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時,他們不僅會感到滿足,還會建立對自己的信任。然而,家長過度包辦,容易讓孩子錯失這些成就感,甚至引發雙方的不滿。家長可能會因孩子缺乏能力而批評,孩子則會因被批評而感到受挫,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傷害親子關係。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扮演「支持者」而非「代替者」

近側發展區間(ZPD)的理論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支持者」而非「代替者」。這意味着家長可以提供適度的幫助,例如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示範一次後讓孩子嘗試完成,讓孩子在挑戰中逐步學會新技能。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1. 示範、放手與引導

  • 給孩子機會處理屬於自己的事務,例如整理行李或保管證件,並提前示範和教導相關技巧。

2. 設立挑戰尋獲能力感

  • 設計一些旅遊中的小任務,例如查找地圖或計劃行程,讓孩子參與決策並學會責任感。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3. 錯誤中不批評鼓勵反思

  • 在旅途中與孩子討論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們理解如何改進。

4. 支持為主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與鼓勵,而不是直接介入解決。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相信透過這些方法,家長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性、自信心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每次出遊都成為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機,而非阻礙。

辰民爸爸 — 梁辰民 (辰民爸爸Ringle)
正向家長教育專家、正向家長學院總監、正向管理學院營運總監、香港註冊財務策劃師、兒童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辰民爸爸 — 梁辰民 (辰民爸爸Ringle)
辰民爸爸 — 梁辰民 (辰民爸爸Ringle)

我的人生使命是幫助每個家庭和成員擁有正向人生,累積超過15年培訓經驗,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分析,幫助超過180+學校和35000+家庭,亦在多個電視及網絡平台擔任親子教育嘉賓主持;於2015年加入正向家長學院,透過課程。和輔導幫助家長和老師提升親子關係,鞏固良好夫妻關係,強化表達及溝通力,以及協助孩子建立正向品格和能。

相關文章︳孩子犯錯沒關係父母要識應對!史丹佛研究:父母回應會影響其對自身智能看法︳正向教育

相關文章︳4個原因令夫妻關係變緊張 因教仔搞到兩公婆有矛盾?3個方法改善夫妻問題︳正向教育

相關文章︳ 正向教育︳解決問題不再說「我不能!我不行!」去逃避 學習使用正面言語「我可以」的4個技巧

相關文章︳ 了解孩子情緒起伏無難度 心理學家建議5個步驟幫孩子情緒降溫︳正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