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當情緒失控或會傷害他人 精神科醫生建議應該做這2件事︳親子熱話
發佈時間:14:38 2025-08-28 HKT

親子熱話︳昨日(27日)發生一宗家庭慘劇,一名因債務壓力及家庭糾紛的父親涉嫌在住所殺死其8歲及3歲幼兒後,企圖自殺。倫常悲劇提醒我們,不論財政抑或家庭困難,父母忽視個人心理健康,容易導致不幸事件的發生。根據心理學指出,情緒失控不僅傷害自己,更可能波及無辜家人,尤其是孩子。如何在困局中走出情緒低谷,即時紓緩壓力,避免傷害他人?即睇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建議。
當情緒失控時 2個即時紓緩壓力免傷害他人方法
家長作為家庭支柱,情緒狀態直接影響孩子的安全與發展。研究顯示,家長長期積壓情緒,會出現焦慮、抑鬱甚至失控狀況;子女亦感受到父母的負面情緒,產生不安、壓力與心理陰影。每個人都會有遇到情緒難以控制的時候,當自覺情緒有失控的傾向,精神科專科張漢奇醫生就有以下兩個建議,亦建議家人可以這樣做。

控制個人情緒方法1:即時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
當困局讓家長感到無法走出時,張醫生建議應立刻離開衝突環境,別在逗留於會令個人情緒失控的現場。
可外出散步,或做些能釋放壓力的運動。運動能促進內啡肽分泌,減輕怒氣及壓力,從而避免傷害家人。亦可試進行深呼吸,能迅速降低腎上腺素水平,避免衝動行為。

控制個人情緒方法2:尋求專家或親友支援
孤立無援是情緒崩潰的催化劑,尋找可信任的人傾訴: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心理醫生,勇於分享情感,尋求理解與支持,是化解壓力的重要一步。
張醫生補充指,及時向他人傾訴,能獲得客觀分析,避免傷害他人。遇上困境可尋求專業援助,如心理輔導服務,或可跟信任的親友傾吐,即時調節情緒。千萬不要獨自「轉牛角尖」,只會產生更多負面情緒而陷入更深的困局。

伴侶可以這樣做:應「先處理心情 再處理事情」
如遇上家人出現情緒問題而走不出困境,若發現對方情緒開始失控,張醫生建議千萬別說出「否定」對方的說話,應要細心傾聽對方的意見,並送上「肩膀」作出支持,記住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萬事可以從詳計議慢慢解決。

除了以上方法,社署亦呼籲市民無論面對任何困難或壓力,都不應作出傷害自己或家人的行為。市民如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可向當區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或致電社署熱線2343 2255尋求協助。
防止自殺求助熱線:
「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1;網址:https://www.shallwetalk.hk/zh/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 2222
生命熱線: 2382 0000
明愛向晴軒: 18288
社會福利署: 2343 2255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 2896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 18281
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http://www.openup.hk
張漢奇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MBBS (HK)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MRCPsych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 FHKAM (Psychiatry)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FHKCPsych

部分資料轉載自《星島日報》
相關文章︳小朋友情緒突變唔一定係曳!家長留意2大症狀觀察是否有兒童情緒病︳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