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虎媽 從小培養出閨密情 谷祖琳:「每個媽媽都是最佳女主角」︳星級教養
發佈時間:15:04 2025-08-25 HKT

人生如戲,在片場有戲,在生活中也要演技。今年迎來首個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殊榮的谷祖琳(小谷),在片場上是電影《爸爸》的「胡金燕」,離開片場回到家中,最佳女配角演技再次上場,化身成為女兒們的老best、好閨密,「呃呃氹氹」扶助女兒們成長。誰不想自家兒女好,硬功不行就來軟功,也難怪小谷笑言:「做媽咪就係要好演技,其實高手在民間,個個阿媽都係『最佳女主角』。」
親:親子王 谷祖琳:谷
親:可以談談近日的工作嗎?暑假有何計劃?
谷:今年夏天將會有新電影開拍,自己也正在籌備一些製作上的工作。暑假會跟孩子回我的老家山東,碰巧家中有長輩,想跟我們一起回鄉探探老家親友。自十多歲後我也沒有到訪過家鄉,回想那時感覺很「神奇」,為何街上的陌生人跟我的樣子「一模一樣」(哈哈~),原來山東人有山東人的style。這次探親將是個好機會帶女兒去看看這個「神奇」境況,想必是個不錯的親子體驗。

親:早前擔任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大使,想透過電影節傳達甚麼訊息予小朋友?
谷:我們一家四口經常到戲院欣賞電影,自己亦是「電影人」,所以很開心能擔任大使。電影是個很好的媒介讓孩子去認識世界,我們不能帶孩子去看正場上映的外國電影,始終當中會有些較「成人」的情節未必適合小朋友。但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就為家長篩選了一些適合親子共賞的國際電影,就如其中一部《小小畫家芙烈達》,故事講述一個充滿創意的墨西哥女畫家,將自小遇到的生活困難,透過畫作表達情緒。電影正好讓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長、短處,也許不擅長數學,但原來有音樂天分,學習欣賞自己的優點,接受自己的缺點。

親:電影如何幫助孩子成長?平日會「親子共賞」電影嗎?
谷: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用來跟小朋友交流溝通,Marvel系列、Disney系列我們全家都愛看,《哪叱》系列也有一同欣賞,總之有適合孩子的,我們都不會錯過。其實很多「小朋友」電影如《獅子王》、《魔雪奇緣》、《花木蘭》等,不但製作出色,更藏有不少大道理,大人也可細味一下,跟孩子去體會。

作為家長,當然知道電影的好處,但並非只提供iPad或戲票「交差」便算,「親子共賞」才是重點。除了可跟孩子有更多親子時間,也可以利用電影作為媒介跟小朋友溝通,看後來個輕鬆的「電影分享會」,互相分享觀後感,從中也可以灌輸人生道理。處於學習黃金期,小朋友就如一個「海綿」,不斷去吸收各方知識,對於影像尤其深刻。記得女兒四歲時,有段時間不敢關燈睡覺,又怕獨處,過後她才跟我們說,原來有次不小心看了有關喪屍電影的預告片,驚恐得難以入睡,所以說影像真的非常「入腦」,一段十數秒的影片足以牢牢釘在記憶內,不過只要懂得慎選電影題材,電影絕對是個很好的工具去啟發孩子。

親:近年接拍電影時,會否因「媽媽」身份而有所限制?
谷:對於選取角色也曾有考量,但作為一位演員,接受不同角色挑戰是「專業」的一部分,就如《爸爸》內「金燕」的角色,我也曾擔心自己不能處理那場重要場面(被兒子殺害那一幕),但最後我明白自己是個專業演員,這是一場戲,是劇情所需,身為演員就得接受並去做好。平日也會跟先生討論電影尺度問題,他們尊重我的工作,一家人會很支持我。(會否擔心角色過於「偏門」而要跟女兒解釋?)其實「角色」是虛構,她們了解這是「戲」,所以不需要擔心呀!

親: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
谷:女兒們已習慣我的工作模式,現在很少「打搞」正在工作的我。小時候她們會常常於工作期間致電給我,當我要匆匆掛線,她們就會怪責我。但自從她們參與了金像獎頒獎禮後,便理解到媽媽的「工作」原來是不能被「打斷」。(曾帶女兒去片場嗎?)我在片場不能分心,所以絕不會帶她們去片場。我是個需要非常專注工作的人,當培養好情緒,就要全情投入於角色。拍《爸爸》那段時間,就算回到家中,我也會躲起來不被騷擾,因為那時我就是「金燕」,要保持那份情緒。

親:女兒們步入青春期,三母女於相處上有何轉變?
谷:感覺到她們於10、11歲開始有些轉變,特別於生活上的小細節最能體現到,女兒喜歡唱歌跳舞,也會「追星」,還開始有少女心事。做媽媽的都要貼近孩子的喜好興趣,我有跟她們一起看韓國女團演唱會,與她們一起跳K-pop。現今孩子不能事事「唔好」、「我以前點、點、點」,用貼近她們生活的事件做話題,就能打開話匣子。其實從小開始,我都以「朋友」方式跟她們相處,到現在我仍是她們的最好朋友,會如閨密般溝通,她們會跟我分享秘密或生活小趣事。有時「互mean」一下也很開心,我也好像年輕了。

親:自覺是「虎媽」嗎?想她們走一條如何的路?
谷:也許我的樣子較「惡」,人人都以為我是個「虎媽」,其實對於育兒,我的「底線」相當低(大笑~)!只要被女兒「嗲」一下就會心軟,幸好先生是個嚴父,教導孩子絕不會心軟,凡事能堅守底線,不會任由女兒們「亂嚟」,才能平衡得到。
女兒現就讀國際學校,沒有太大的功課壓力。我不會「直接」要求女兒未來要讀大學、要做甚麼職業,只會「間接」地跟她們逐樣分析,「你暫時唔想讀大學唔係問題,不過你18歲時唔讀,到咗40歲你又會想讀返。」既然「遲早」都想修讀學位,倒不如趁年輕,記憶力最好時去吸收知識。至於她們的未來不到我「話事」,我們有輕鬆傾談未來,但都只是以個人經驗告訴她們的天分與專長在哪,讓她們自行分析。

親:如女兒們對於演藝有興趣,會否讓她們「女承母業」加入娛樂圈?
谷:我們沒有刻意營造孩子去拍戲唱歌,會尊重她們的意願。小女兒早於四歲已曾參與電影拍攝,由於讀國際學校,她的中文不太好,想不到她也頗有演藝天分,懂得「走位」,背劇本亦頭頭是道,拍攝後中文更突然猛進!而大女兒則愛音樂創作,早陣子也愛拿着結他自彈自唱。

我們不會反對孩子加入娛樂圈,但必須先成為一個「有料」的人。現今要成為一位「明星」不但要樣子漂亮,「有料」才是生存之道。固然要能歌善舞,也要懂得一、兩種樂器,要真正了解「演藝人」的專業工作。其實學樂器也有好處,我自己也會透過樂器去抒發情緒,不需要介懷「學幾多級」,只要喜歡就去學,最重要是學每種興趣前,先了解自己的意向。
親:對於「母親」這個崗位,自覺稱職嗎?會如何修補不足?
谷:我現在仍在學習中,但我應該是個「合格」媽咪,當然可以做得更好,不過我的「底線」實在太浮動,容易心軟。(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就如安排女兒上床睡覺的時間,孩子們「學」我一樣晚睡,不過睡覺質素會直接影響腦部發展,這方面我真的就得不夠好,以前她們總會一句「你都唔早瞓喇」來KO我,惟有現在齊齊早早上床,做個好榜樣。跟孩子相處也要演技,都說「影后」就在民
間,每個媽媽都是「最佳女主角」。她們現在每一步都如倒模我們昔日的經歷,但想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得好,就不能說教,明知會犯錯也要「呃呃氹氹」去扶助。

(會想跟孩子說句甚麼話?)我希望小朋友可以找到會令她們「發光」的事或興趣,其實小朋友一出世就有道光環,只是長大了開始介意別人的眼光,從而令她們不敢去追求理想,「光環」便會漸漸失去。只望她們對喜歡的事保持熱情,做個發光發亮的孩子。
親:曾遇上不幸的家庭事件的你,對於現今不少媽媽因家庭事而出現抑鬱,對此有何建議?
谷: 遇到不幸事當然不開心,但我想澄清一下,我未曾患過抑鬱症。遇上不幸重要是積極面對,單純不開心或感到悲觀,當然可以跟朋友「傾吓偈」、「做吓運動」去紓解。但如持續出現失眠、負面情緒,最好還是找醫生尋求專業意見及開導,及早對症下藥。始終抑鬱是種關於荷爾蒙的生理疾病,需要積極面對。

文:陳愷盈 圖:李沃濤、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社畜再培訓先導計劃》專訪6位小演員:「有夢想就唔會變『社畜』!」︳親子專訪
相關文章︳挑戰單車環島遊 教孩子別輕言放棄 DJ朱薰:「新一代育兒不能事事Say No」︳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