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童食雪糕致失聲 醫生:因這原因令聲帶損傷需霧化治療 3個「安全」吃雪糕方法︳親子熱話
發佈時間:15:22 2025-08-20 HKT

炎炎夏日,別說是小朋友,就連大朋友也愛吃雪糕消暑,冰冰涼涼又美味,叫人無法抗拒。不過,吃過量雪糕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健康風險。近日,內地鄭州一名4歲男童因每天過量食雪糕而導致聲音嘶啞,甚至無法說話。經醫均診斷後,發現聲帶嚴重水腫並形成小結,需立即接受霧化治療與強制禁聲!
4歲童過量吃雪糕引發聲帶損傷 長期刺激或致永久性聲帶病變
近日有內媒指鄭州一名4歲男童因持續高溫,天天食用雪糕來解暑。男孩媽媽透露,家中「入手」了大量雪糕,男童每天至少吃3枝,數天後開始出現症狀。起初只是偶爾咳嗽,很快聲音變得嘶啞,像是「小老頭」,最後甚至完全說不出話。家長焦急地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經醫生檢查發現,男童的聲帶出現小結並伴有嚴重水腫,醫生診斷為聲帶損傷,需立即禁聲並接受霧化治療。

據主治醫師解釋,兒童聲帶厚度不足成人的三分之二,組織極為嬌嫩。當孩子在體溫升高(如在運動後)狀態下,驟然吞食零下十幾度的冰製品,聲帶血管便如經歷「劇烈收縮—反射性擴張」的急速變化,過程就如將冷水潑向燒紅了的鐵板般,瞬間溫差會導致微細血管破裂與黏膜水腫。如長期反覆刺激聲帶,更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聲帶病變。

根據醫學研究,聲帶是位於喉部的黏膜組織,負責振動產生聲Bridgelinear聲音。兒童的聲帶尚未發育成熟,更加敏感,容易受到冷熱刺激的影響。此外,其實過量食用雪糕除了不幸如這名4歲男童一樣出現聲帶受損,亦有可能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如消化不良、肥胖或牙齒敏感等。醫生特別提醒,在高溫天氣下,孩子滿身是汗時立即吃雪糕尤為危險,因此時體溫與雪糕的溫差更大,對聲帶的刺激更強烈。

3個「安全」吃雪糕方法
為了讓孩子和家長在炎熱的夏天安全享受雪糕,家長可試行以下3個方法,那就既可以享受雪糕帶來的味覺享受,也減少對身體健康造成風險的機會。
1. 控制食用量與頻率
過量食用雪糕是導致健康問題的主因。建議小朋友每天最多吃1枝雪糕,同時要避免連續多天大量食用。家長應為孩子設定明確的食用規則,例如每周固定那天吃雪糕,亦要控制每次的分量。

2. 運動後先降溫再食用
在孩子劇烈運動或出汗後,應避免立即食用雪糕。醫生建議先讓孩子喝常溫水或等待10至15分鐘,讓體溫恢復正常後再吃雪糕。這可以有效降低冷熱交替對聲帶和身體的刺激,減少血管收縮和水腫的風險。

3. 選擇溫和的冰製品替代
並非所有冰製品都對聲帶有同樣的刺激。家長可選擇較高溫度的冰製品,如軟雪糕或冰沙,這些冰製品的溫度通常在-5°C左右,相較於硬雪糕(約-15°C)對聲帶的刺激較小。爸媽也可選擇含有水果或乳製品的冰製品,或將水果放入冰箱冷藏成冰水果,如冰菠蘿、冰提子等,營養價值更高,且對口腔和喉部的刺激較溫和。

相關文章︳研究:僅4成小學符合教育局指引安排「無功課日」 初小生日花近1小時做功課 附3方法提高做功課效率
相關文章︳何雁詩鄭俊弘兒子開學了!患罕見天使綜合症囝囝獲政府S位特殊幼稚園學位 網民:「呢間學校好好」︳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