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創建運動義教平台 Game On創辦人吳日燊:「孩子亦能逆轉勝,贏在終點線」︳親子專訪
發佈時間:18:29 2025-10-14 HKT

親子專訪︳年紀輕輕,卻有無限可能,說的正是今次的受訪者吳日燊(Owen)。年僅16歲的他早在三年前已經與弟弟及好友創立運動義教平台Game On,教有需要的小朋友打籃球,及後擴展至不同運動,包括足球、乒乓波等,更有扭計骰班、派鞋等不同類型的活動。Game On至今已服務約2,500名弱勢兒童,並吸引超過500名青少年參與,體現以學生帶動學生的影響力。
助資源匱乏潛力小朋友獲正規訓練

談及創辦Game On的緣由,Owen憶述是一次與朋友參加三人籃球友誼賽,其時發現對手的資源極不足夠,既沒有教練,也沒有專業的籃球鞋,令他有種勝之不武的感覺。「看到他們只是穿着『白飯魚』,但其實他們很有潛質,體能也不錯,如果可以接受正規訓練,應該可以打敗我們。」自小亦有學習網球的Owen更留意到,打網球時經常有小朋友在球場外觀看,甚至眼定定望住自己的網球拍。「始終一塊比較好的球拍售價可能需要過千元,對他們來說難以負擔;又或者見到你穿着一雙名牌波鞋都會很羨慕。」孩子們有此等反應實屬人之常情,而他們不論在教練還是裝備方面,都面對資源匱乏的問題,種種觀察均驅使Owen萌生出成立Game On的念頭。

聯絡、場地、宣傳一手包辦
講就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要籌辦一場活動,從邀請NGO合作、預約場地,到經營社交媒體專頁宣傳,初期全部皆由四位創始成員(Owen與弟弟Charlie,以及兩名好友Marcus、Nick)負責。然而,Owen當時只有13歲,Charlie更只得11歲,要爭取合作機構的信任非易事。「換着你是NGO的工作人員,有兩位十多歲的青少年上門找你合作辦一場活動,都未必太相信,所以最初很多人會懷疑我們,覺得我們玩玩下。」遇到「被人請食檸檬」的情況,難免會感到氣餒,但他們仍然沒有放棄。Owen續指,因為父親本身都是營運初創企業,有跟他分享很多遊說技巧、如何準備計劃書及簡報等經驗。「當別人看到我們準備得那麼充分,會更加信任我們。而我們亦會先聯絡自己所住地區附近的社區中心、小學,因為比較熟悉有哪些團體適合合作。」回顧Game On的首次活動,是與位於中西區的聖巴拿巴會之家合作,舉辦一個為期三星期的籃球訓練營。
結合運動與義教 成一大賣點
隨着Game On辦得越來越多活動,知名度越來越高,活動形式也有所轉變,由開初主動尋求合作,到現在有不少機構邀請,甚至嘗試自行舉辦活動。與此同時,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如預約場地、招募義工。由於Game On主要依靠免費場地,但康文署的場地如何難Book,真是路人皆知,變相需要一早排隊或鬥快搶。「與學校合作的活動則相對比較方便,可以直接借用學校的場地。」而裝備亦是一大挑戰。「始終Game On不是NGO,不能收參加者費用,也沒有預算去購置裝備。一開始用的籃球都是我們自費購買的,但沒有可能每個活動都不停買籃球、網球、網球拍,何況我們也沒有這個錢和資源。慶幸後來遇到一些公司願意贊助我們,提供運動裝備及場地等。」此外,Game On也有和環保團體,如地球之友合作,舉辦一些環保回收活動,將回收得來的運動裝備轉交給基層小朋友。

義工方面,Owen解釋因不少學校都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義工服務時數,但部分義工活動的性質未能夠貼近他們的個人興趣,甚或是參與後才有感不適合。Game On結合運動與義教,相對多元化,給予學生義工更多選擇,不但可發揮所長,更發現原來做義工也可以非常有趣,對青少年來說也是其中一個吸引之處。而對小朋友來說,由年齡相若的義工擔任導師會更有親切感。或許在部分家長眼中,做運動等於玩,不如將時間花在讀書方面,Owen倒認為做運動雖是玩樂的一種,但卻對小朋友有益。「教他們運動不是想他們整天流連街頭、籃球場,完全不讀書,而是希望他們在感受到大壓力時放鬆一下。正如我考試前也不會整天待在房間裏溫習,也會出去打下波,放鬆一下,其實一日抽一小時(做運動)已經足夠。或者有些人會話溫書無時間,但他們又有否想過自己玩手機可能都已經佔了三、四個小時,從中嘗試抽一小時,甚至半小時做運動又是否真的那麼難?」
溫習講求效率 考試前刪除社交Apps
即將升讀中五的Owen最近正在思考如何將Game On交棒給其他有志投身於相關服務的同學,畢竟自己很快就要面對公開考試。要同時兼顧學業與Game On實在不易,何況Owen正就讀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難免有一定程度的學業壓力,所以他很會把握溫習的關鍵 –– 效率。「考試前一個半月會刪除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也會和同學用一些溫習程式,看着大家的溫習時間,互相監督。」他最近亦減少了很多課外活動。「之前每日除了上學,還有不同的課外活動,如鋼琴、校隊訓練。不過回家後我通常會先做功課,始終學業為重,有時間才會做Game On的活動。」他稱Game On的活動在考試期間會先暫停,因為小朋友和學生義工都需要溫習,一切盡量安排在試後才舉行。
以耐性融化孩子心
Game On至今已協助超過2,500名小朋友及集結超過500位義工,當中有不少深刻回憶。「試過與一個機構合作舉辦活動,當中有一個小朋友坐在角落,拉着自己的家人,說自己不想玩、害怕,我嘗試接觸那個小朋友。過程中跟那位小朋友玩了很多熱身遊戲,大約用了一小時,後來就算他不夠力將籃球射入籃球框,也會用手觸摸籃球,成功讓他放下戒心,願意跟大家一起打籃球,令我覺得很有成功感。」看着小朋友們由一開始非常內斂變得積極活潑、主動參與活動,甚至在活動完結後拉着義工說想多玩一會兒,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亦是對一班義工非常大的鼓舞。
不單止基層,Game On的服務對象還包括SEN小朋友。「曾經到訪一所學校,校方事前已經請過無數教練,但都沒有一位可以堅持留下來。或許因為我們這班學生義工的年齡與他們相近,他們反而肯聽話,好像朋友一樣教他們。過程中亦慢慢摸索出經驗,例如他們不聽指令,有些教練或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叫他們跑圈,但可能招致反效果,令他們更活躍,我們則會叫他們坐在一旁先冷靜一下,反而更有用。」Owen說。
Nothing is impossible
經過三年努力,Owen認為已達到當初成立Game On的目標,讓之成為連接青少年和小朋友的橋樑,他期望平台可以持續並朝國際化方向發展。「學校老師最近也知悉我創辦了Game On,亦有推薦、提名我去參加不同的國際性比賽,希望我能得到更多認可。而這也符合我們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想將Game On推向國際,如透過專訪國際體壇明星、舉辦不同比賽增加大眾對我們的認識及關注,從而達到全球化的目標。」長遠的目標則希望每年都做到幹事換屆,而且要讓新一批的人知道怎樣做,如訂立一些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或找一個顧問,從而維持其延續性。
從起初抱持一試無妨的心態創辦Game On,到逐步取得他人認同,今年更榮獲由香港遊樂場協會舉辦的「十大傑出青年選舉」,這段經歷讓Owen深切體會到「Nothing is impossible」,他同時將之寄語一眾正受惠於Game On服務的小朋友。「雖然他們在別人眼中可能是『輸在起跑線』,但只要憑着個人努力,都可以突破自己,贏在終點線。就正如很多勵志故事、國際巨星,他們一開始的出身或許及不上別人,但憑着堅毅的意志,相信自己,慢慢走出自己一片天。」他堅信:「孩子亦能逆轉勝,贏在終點線。」
文:林詩敏
圖:陳仲樑、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書香世家教出網球名將 黃澤林爸爸黃悅明博士:「讀書不止為餬口,運動非升學捷徑」
相關文章︳患腦麻痺無阻追夢考7科DSE入讀大專 陳藝霖:相信自己能力,便可活出精彩人生︳親子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