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過度依賴AI寫作或會導致認知失憶 專家:用AI前要做這一點︳親子熱話

更新時間:12:34 2025-08-04 HKT
發佈時間:12:34 2025-08-04 HKT

AI寫作︳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飛速發展,AI寫作工具如ChatGPT已成為許多人工作與學習中的得力助手。然而,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研究揭示了過度依賴AI寫作的潛在風險,有高達83%的AI寫作使用者出現「認知失憶」,即無法記住幾分鐘前自己生成的內容。專家指出,使用AI工具前可做這一點,才能維持獨立思考的核心能力。

AI寫作便利背後的認知危機

麻省理工學院於2025年6月發布的研究,長期使用AI寫作工具可能對人類認知能力造成顯著影響。在一項針對54人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三組,通過腦電圖(EEG)技術,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在寫作過程中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完全依賴ChatGPT寫作的小組大腦活躍度最低,神經連接也最弱,高達83%的參與者在完成寫作後,無法準確回憶幾分鐘前自己(在AI協助下)撰寫的句子,稱為「認知失憶」(Cognitive Amnesia)。研究進一步指出,這種為追求便利而犧牲未來思考能力的現象被稱為「認知債務」(Cognitive Debt)。

AI寫作︳高達83%的參與者在完成寫作後,無法準確回憶幾分鐘前自己(在AI協助下)撰寫的句子,稱為「認知失憶」(Cognitive Amnesia)。(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AI寫作︳高達83%的參與者在完成寫作後,無法準確回憶幾分鐘前自己(在AI協助下)撰寫的句子,稱為「認知失憶」(Cognitive Amnesia)。(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pexels)

過度依賴AI的3大負面影響

長期使用AI寫作可能帶來多重負面影響。首先,人們容易養成被動接受AI答案的習慣,導致批判性思維能力逐漸減弱。其次,過度依賴現成解決方案會削弱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大腦會因減少信息編碼而改變記憶模式,影響知識的深度內化。這些變化可能對個人認知發展造成深遠影響。

過度依賴AI的3大負面影響(圖片來源:pexels)
過度依賴AI的3大負面影響(圖片來源:pexels)

專家建議:保持主動思考

為避免「認知失憶」和「認知債務」,關鍵在於保持主動思考。專家建議在使用AI工具前,應先獨立完成初稿。這種「先思考,後協作」的策略能確保大腦在構建論點和組織內容時保持高度活躍,MIT研究發現,那些先獨立撰寫初稿、再利用ChatGPT進行潤飾的參與者,其大腦神經連接性反而有所增強。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使用者應培養批判性審視AI輸出的習慣,如要求AI提供多種觀點、反駁自身論點或指出潛在偏見,以鍛煉邏輯思維和判斷力;另外,持續參與需要高階認知能力的活動,如深度閱讀、學習新技能或進行創意創作,有助於刺激大腦神經可塑性,維持長期認知健康。

善用AI寫作的三大方法

為了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保護認知能力,以下是3個善用AI寫作工具的實用方法:

善用AI寫作方法1:將AI作為靈感觸發工具而非最終答案

在寫作初期,可將AI用於頭腦風暴或生成初步構思,如輸入問題或主題,要求AI提供相關的觀點或關鍵詞,再基於這些靈感作出自行組織內容。這不但能激發創意,還能讓大腦保持主動思考,避免直接複製AI輸出的被動模式。

善用AI寫作方法1:將AI作為靈感觸發工具而非最終答案(圖片來源:PhotoAC)
善用AI寫作方法1:將AI作為靈感觸發工具而非最終答案(圖片來源:PhotoAC)

善用AI寫作方法2:分階段使用AI進行輔助編輯

在完成初稿後,利用AI進行語法檢查、措辭優化或內容潤飾,而非讓AI直接生成整篇文章。這種分階段的合作方式能讓使用者保留對內容的掌控權,同時提升寫作質量,如可要求AI改進某段文字的流暢度或提供更精確的表達建議。

善用AI寫作方法2:分階段使用AI進行輔助編輯(圖片來源:PhotoAC)
善用AI寫作方法2:分階段使用AI進行輔助編輯(圖片來源:PhotoAC)

善用AI寫作方法3:定期進行無AI寫作練習

為保持獨立思考和寫作能力,建議定期進行不依賴AI的寫作練習。可以每星期抽出一小時撰寫日記、短文或分析報告,完全依靠自身知識和邏輯。這種練習有助於強化大腦的認知肌肉,防止因過度依賴AI而導致的技能退化。

善用AI寫作方法3:定期進行無AI寫作練習(圖片來源:pexels)
善用AI寫作方法3:定期進行無AI寫作練習(圖片來源:pexels)

相關文章︳16歲以下不可擁有YouTube帳號 澳洲限制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平台 3方法善用網上影片學習︳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