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成績不反映智商而是「認真」 別只求「差不多」 學習應堅持「準確」︳中文好好學
發佈時間:18:51 2025-07-02 HKT

小學畢業多年,至今仍然清楚記得最低分的一次測驗,是小四時的數學測驗,分數是64。那天收到成績,回到家後心中是失望與難過交集,因為媽媽一直給我的分數要求是90分以上,而六十多的分數實在令我大吃一驚。
成績不會跟你演戲
媽媽回家後,對我沒有半分責備,只是問我箇中原因。我無言以對,驀然想起,從收到試卷開始,我根本沒有心情細看自己為何失分。於是那一夜我們翻開試卷,逐項研究為何做錯 —— 有大意的失分,但更多的是概念有誤,解題方式並不準確。我這才發現,自以為早就掌握的知識,其實可能只是背誦了理論而不知應用,更甚是把課本內容倒背如流後便以為可以不必練習,結果成績便如實反映了自己的無知。

許多家長、學生會在派發考試卷後告訴我分數,我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問錯了甚麼。分辨學生水平高下正在於此:對自己負責任的學生,可以準確說出錯誤的地方、犯錯的原因,甚至會希望我能提供更多相關練習;但更多學生往往只是含糊應對,說「都是那些常犯錯誤」或「大意而已」云云。這些都不是我接受的答案,原因在於,即使是「大意」的錯誤,也應該思考自己為何會犯下這個相關錯誤,繼而提出避免重蹈覆轍的方法,這就已經是所謂考試技巧。因此我提供的建議有時聽來無聊:排列事件題必須在文中寫上字母,方便自己核對;重組句子題必須逐個詞語刪去,確保自己沒有漏寫詞語;多項選擇題必須逐個選項核對,不能只選正確答案便作罷,更需要排除其他選項……諸如此類看似是常識的建議,其實是為考試時着急的自己提供具體可循的步驟,避免因緊張而犯錯。

堅持「準確」 而非得過且過
我常常跟學生分享,那年的數學測驗我之所以如此低分,是因為我以為計算面積的方法,是數算格子判斷。例如填色的部分佔格子的大概一半,我便以加法大概估算面積,然後從選項題選出最接近的答案。經此一役,我更發現自己不能只求「接近」、「差不多」,而必須求「準確」 —— 中文科需要確保自己「準確」了解字詞意思,英文科需要要求自己「準確」掌握甚麼時候該用甚麼文法,數學科更需要掌握最「準確」快捷地計算出答案的方式。一旦自己在不經意間得過且過,自以為自己的方法也能碰對答案,考試的分數就會反映僥倖心理的漏洞。

在人們說着「求學不是求分數」的時代裏,我依然看重分數 —— 看自己有能力爭取多少分數,看自己怎樣可以追求更高的水平。分數不反映智商,但一定反映一個人的執着與認真,還有追求進步的心。

吳芷盈
凝皓教育小學中文導師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具多年教學經驗。作品包括散文集《從女拔到哈佛》、參考書《說話誌》等,連續多年奪得文憑試中文科最高等級。
IG:ngtszyingamy

相關文章︳青少年的手機是成年人看不見的世界 「電子奶嘴」影響遠比我們想像深遠︳中文好好學
相關文章︳「無所謂」背後 或許是孩子不懂如何進步 教孩子在乎在意心態︳中文好好學
相關文章︳手不釋卷一定名列前茅?培養閱讀習慣首要尊重個人選擇︳中文好好學
相關文章︳補習的應該不應該 補習是萬靈藥?這一類學生會遭勸退免浪費時間︳中文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