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活動做劍擊BB、粵劇BB參加比賽表演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訓練小朋友自信和見識︳梁永樂專欄

更新時間:18:02 2025-07-01 HKT
發佈時間:18:02 2025-07-01 HKT

最近遇到一位剛完成今年小一收生工作的直資校長,他見完過百位準小一生之後,有感而發地說:「學生之間的差距,不一定來自家境,而是見識。」意思是部分家庭經濟條件理想,但孩子的見識和自信卻不成正比,一眼便可看出家長的栽培重點在於英文普通話補習、面試技巧班等「硬技術」,卻忽略了讓孩子真正接觸世界的機會。

多元活動 提供嘗試的機會

這些「見識」可以如何加強?除了靠平日家庭活動和溝通,我認識大埔區一間幼稚園,位處普通屋邨,但校門一打開,裏面就似叮噹的百寶袋,為學生安排多元化活動,有劍擊、粵劇、制服團隊、合唱團、鼓樂隊、中樂和圍棋等,部分活動K1起就可以參與,全港少有。學校還會帶這些「劍擊BB」、「粵劇BB」、「童軍BB」參加不同公開比賽和表演活動,見他們人仔細細卻淡淡定定,往往成為全場焦點。

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能否贏得獎牌實屬其次,學校重視的是透過活動,訓練孩子的心理質素:不怕嘗試、不怕失敗、不怕表達自己。這些經驗看似微小,卻慢慢在他們心中種下「我可以」的種子。一位家長跟我分享,她的女兒入讀這間幼稚園後,砌Lego都比以前心平氣和了,不會因為砌錯而崩潰大哭,反而會自我鼓勵,成功後再跟媽媽分享。她相信女兒這份「定力」,是學校活動的功勞。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點擊圖片瀏覽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

所學會的一生受用

這間是位於大埔廣福邨的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校長葉彩玲15年前加入這所學校,她深信教育「從發問開始」,提出「問題 — 探索 — 經驗」的幼兒學習模式,參考歐美理念,在本港幼兒教育中少見。她並視社區為學校教室的延伸,以K3「我們的社區」主題學習為例,老師會帶小朋友訪問便利店職員、街市檔主、買餸的家庭主婦等,啟發小朋友「自己的問題自己答」。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至於老師黃慧霞主任加入這所學校兩年,也感受到這裏小朋友對新知識的探索精神,跟她以往任教其他學校的經驗不同:「知識永遠學不完,但如果孩子學懂自己提問,再自己找答案,這個技能到大學都用得着。」我就認為,先不要說大學那麼遠,我跟這裏的K3小朋友交流過,話題包羅劍擊賽例、社區無障礙設施、地球碳足印、理財觀念等,他們未必有標準答案,但都可以輕鬆跟我傾上幾句,有這個見識基礎和膽量,他們要應付小一面試或者將來更遠的路,相信都沒有問題了。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圖片來源:保良局鄧碧雲紀念幼稚園官網)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擔任教育公關超過十年,同時為香港電台家長節目 《我們不是怪獸》及商業電台教育節目 《334校網》 主持人,致力將學校特色、優點,透過媒體及各種途徑宣揚,讓公眾特別是家長了解學校的理念更多。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梁永樂 — 資深傳媒人、教育公關

 

相關文章︳學校開「男士限定」講座讓爸爸訴心聲 專家幫手解決家庭問題︳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學術非唯一!Band 3中學自行收生大增50% 校長:「要讓學生成就被看見」︳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新移民女生衝破弱項獲4年大學獎學金: 「沒辦法改變環境,就努力適應環境」︳梁永樂專欄

相關文章︳全港唯一航海中學助學生考專業船長牌提升自信和價值 畢業後就業待遇好︳梁永樂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