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名校聖保羅書院小學 2026/27年度小一學位申請簡介會 附報名日期/方法︳學校開放日

更新時間:15:57 2025-05-08 HKT
發佈時間:15:57 2025-05-08 HKT

學校開放日︳位於南區的傳統直資名校聖保羅書院小學(St. Paul's College Primary School)着重培養學生4C's(批判性思考、創意思維、溝通技巧及協作能力),以裝備學生迎接21世紀的挑戰;並設有直屬中學聖保羅書院,推崇「12年男孩教育」的核心價值,故深受家長歡迎。學校將於6月下旬舉辦兩場小一學位申請簡介會,屆時家長可以了解到學校的入學資訊、辦學理念及課程特色,而簡介會的報名期只有兩天,額滿即止。各位家有男孩的父母,想兒子成為「保羅仔」,就記得不要錯過是次親身走進校園體驗的良機了!

學校開放日︳直資名校聖保羅書院小學 培養學生全人發展

聖保羅書院小學位於香港域多利道,佔地約5380平方米,校園設施現代化,包括電腦室、圖書館及多功能活動室等。學校強調學術與品德並重,除了核心學科外,亦會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音樂、體育及STEM項目,旨在啟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全人發展。作為直資學校,2024/25年度學費約為3萬元(分10期繳交),並設有學費減免及助學金計劃,支援有需要的家庭。

(圖片來源:星島圖片庫)
(圖片來源:星島圖片庫)

點擊圖片瀏覽直資名校聖保羅書院小學學校開放日詳情:

 

大部分畢業生成功銜接直屬中學聖保羅書院

聖保羅書院小學的畢業生升讀直屬中學聖保羅書院的比率極高,大部分學生均能順利銜接,無需參與統一派位。而聖保羅書院(中學部)為中西區頂尖男校連續多年在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表現出色,根據過往數據,該校學生在DSE考試中,核心科目(如中、英、數)達5級或以上的比例顯著高於全港平均水平,當中亦不乏考獲5**的尖子,入大學率亦相當高,故不少家長都心儀入讀聖保羅書院小學。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聖保羅書院小學 2026/27年度小一學位申請簡介會
網上報名日期: 5月12 (星期一) 08:00開始,至 5月13日(星期二) 20:00
簡介會日期:6月28日(星期六)
簡介會時間: 09:00 - 10:00 (第一場)、 11:30 - 12:30 (第二場)
地址:香港域多利道777號
網址: www.spc-ps.edu.hk

延伸閱讀:「4C」教育裝備學生 聖保羅書院小學校長麥志豪:「比起學習,全人發展更重要」 附面試貼士

在今年小太空人慶祝午宴上,本屆最年長的小太空人譚梓希帶領着其他小太空人分享。與梓希細談下,知道他所就讀的聖保羅書院小學麥志豪校長在計劃過程中給予他極大鼓勵。為了讓是次旅程留下完美句號,梓希主動邀請麥校長共同受訪。聖保羅書院小學一直深受家長歡迎,到底是怎樣的辦學理念及價值觀,才能教出像梓希一樣優秀的學生?

「4C」教育裝備學生

看過學校網頁,知道學校着重裝備學生長大後出來社會所需的能力,包括語文運用、數學運算、資訊科技等。麥志豪校長介紹,學校有「4C」,分別是Collaboration(協作)、Communication(溝通)、Creativity(創意思維)及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在社會上,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同時亦要與人合作,而與人協作的過程中需要communication。」

聖保羅書院小學麥志豪校長(圖片來源:《親子王》)
聖保羅書院小學麥志豪校長(圖片來源:《親子王》)

此外,校方希望小朋友能「think out of the box」,具備創意思維。「好多時都話小朋友學習中、英、數、常,每一科都好像有一個框架框住,但當面對一個又一個生活上的困難要解決時,思考就不再應該是被規限,要給予他們多些想像空間。」至於Critical Thinking,則期望學生不要人云亦云,應該有自己的看法,並與他們的buddies和partners分享、交流,還有time management。「小朋友是學習的主人翁,所以從小到大,我們都訓練小朋友要自己manage其個人物品,如規定必須着整齊校服回校,上體育堂時再換體育衫,從小一開始,確實比較少小學這樣做。」他笑言初時小一新生每次換體育衫都會亂成一團放在枱面,有時甚至出現上完堂找不到鞋子、回到家才發現多了對襪等「蝦碌」情況。但隨着他們慢慢成長,去到小六,會發現他們的衣服已經非常整齊地放在枱面。看似小小的改變,也讓師長感到非常開心。 

麥校長自梓希小一參加童軍便見證着他的成長,他形容梓希為一個「all rounder」。而這正正代表學校的辦學理念。「我們不止是需要train up一些academic好叻的小朋友,或者單純體育、音樂方面有突出表現,反而更加鼓勵學生全人發展。」(圖片來源:《親子王》)
麥校長自梓希小一參加童軍便見證着他的成長,他形容梓希為一個「all rounder」。而這正正代表學校的辦學理念。「我們不止是需要train up一些academic好叻的小朋友,或者單純體育、音樂方面有突出表現,反而更加鼓勵學生全人發展。」(圖片來源:《親子王》)
梓希在學校周會中分享參加小太空人計劃的點滴。(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梓希在學校周會中分享參加小太空人計劃的點滴。(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自主學習 塑造良好品格

而電子學習平台的興起,不少學校都會採用e-class等平台告訴家長當日有甚麽功課,但麥校長稱該校仍然堅持小朋友要自己寫手冊,起碼知道當日有甚麽功課,並向父母交代,這亦是一個學習過程,校方還會要求學生notes taking。「現今書本上的資訊好齊全、內容好豐富,但在小朋友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學識點樣去take notes,而我們的學生由小一已經開始學習這件事。透過經歷,讓小朋友知道這是他長遠學習需要具備的能力。」他續指,以上所講的能力,小一、小二或許未必能夠做到,但可以慢慢學、慢慢做。「快的可能小二、小三已經能夠manage好自己的東西,有些則要到小五、小六才做到,但這不是快與慢的問題,視乎身旁的家長、老師給予他們多少空間去發揮、學習。」

麥校長表示學校都會提供機會給每 一位學生,讓他們從不同的學習經歷中發揮獨特的個性以及長處。(圖片來源:《親子王》)
麥校長表示學校都會提供機會給每 一位學生,讓他們從不同的學習經歷中發揮獨特的個性以及長處。(圖片來源:《親子王》)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資訊素養亦是學校關注的議題。「不止是做功課,在網上找資料時,第一樣要fact check;第二就算來源正確,也要acknowledge返個source。」麥校長形容,學習就如一個金字塔。「最頂部是知識,中間則是一些skills,而最底部也是最緊要,我和學校成日都着重的 —— attitude(態度)和values(價值觀),values define us,知識固然重要,但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將來點行。」因此,4C之外,學校主張「Giver's hearts」來塑造小朋友的性格。

現時學校逢星期五下午舉辦聯課活動,如籃球、排球、體操、STEAM編程、機械人等讓學生自由選擇。(圖片來源:《親子王》)
現時學校逢星期五下午舉辦聯課活動,如籃球、排球、體操、STEAM編程、機械人等讓學生自由選擇。(圖片來源:《親子王》)

推廣探究式學習 無縫銜接中小學教育

麥校長認為學習不應只規限於班房裏,而是要懂得運用在不同科目中學到的知識。至於近年學界經常討論的STEAM,麥校長視之為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探究式學習),亦即是將學科知識,再加上學生有的一些技能,然後融會貫通地應用,從而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故此,早在教育局推行課程改革前,學校已經將常識科分開成人文科學(Humanities)和自然科學(Science)兩科。而Science會以英語授課,把屬於中一、中二的科學課程簡化並提早至小學開始教授,盡早培養小朋友好奇心,透過先觀察後提問,分析研究目的,設計實驗,最後找出答案。

坊間或許有看法認為男生的數理邏輯較好,於男校推行STEAM或男生學習創科更有優勢,但麥校長稱其實都要視乎個人資質,與性別並無太大關係。(圖片來源:《親子王》)
坊間或許有看法認為男生的數理邏輯較好,於男校推行STEAM或男生學習創科更有優勢,但麥校長稱其實都要視乎個人資質,與性別並無太大關係。(圖片來源:《親子王》)

曾在聖保羅書院擔任副校長長達10年,麥校長解釋兩所學校雖然並非「一條龍」,但大部分畢業生只要成績及品行達標都能升上聖保羅書院,而自己在這個大家庭已經服務了30多年,選擇從中學副校長轉任為小學校長,正正體驗到一套有系統、有連貫性的12年教育模式;也希望學生能夠在升上聖保羅書院這個過程更順利、無縫地銜接整個12年的學習階段。「角色雖有不同,但都是為了孩子12年的教育而服務。我們期望經過這12年的教育,培訓小朋友由一個男孩,變成一位男士。」

校長親授面試貼士

難得邀約到麥校長接受訪問,當然要為希望加入聖保羅大家庭的家長們「謀福利」,怎樣才能增加被學校取錄的機會?

「我們只是面見一個五歲的小朋友,如果要考他一些學術性的問題,其實也只能夠從幼稚園的書本挑選,不會考他小一,甚至再高年級才懂得的知識。」面試主要圍繞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話題。「與其有時間帶小朋友去參與面試班,倒不如多花些時間帶小朋友到公園或安排更多的親子活動。」過程中,小朋友會視父母為學習對象,學到的東西遠比面試班多。「在陪伴過程中,小朋友一定能欣賞到爸爸媽媽好的一面,自自然然學習到。」麥校長說。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能文能武的小太空人

聖保羅書院小學歷年來人才輩出,正就讀該校小六的譚梓希今年便成功於小太空人計劃突圍而出。梓希為今屆最年長的小太空人,去年首次參加選拔,可惜20強止步,今年他把握最後機會,再次報名參加,終成功入選並獲得前往美國與真實太空人交流的機會。性格樂觀積極的梓希說:「上年的失敗反而成為一種推動力,驅使自己更加努力爭取入選。」而過去一年,他也有吸取經驗,透過參加朗誦比賽、中文辯論隊等提升自信、表達及臨場應變的能力。同時閱讀更多關於太空的書籍,增進有關知識。

於模擬太空任務中,梓希擔任指揮官一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於模擬太空任務中,梓希擔任指揮官一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是次美國之行讓梓希最深刻的是在亨茨維爾太空訓練營其中一項模擬去國際太空站的任務,最後順利返回地球,不能遺留任何太空人。「原來在升空前要先按照指引和根據地面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的指示按動控制板上的按鈕,檢查太空船的狀態正常無誤才能啟動太空船升空。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組員的生命和安全都掌握在我手中,所以覺得責任非常重大。」過程中亦講求團隊合作,而作為今屆最年長的小太空人,某程度上也要充當大哥哥的角色,照顧他人。團隊合作以外,因應是次「It's possible」的主題,他也明白到凡事皆有可能。「只要認真去學、肯花時間練習,就已經等於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參觀甘迺迪太空中心的火箭花園。(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參觀甘迺迪太空中心的火箭花園。(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朗誦、中文辯論、小太空人計劃外,梓希亦有參與關於機械人的STEAM活動和打籃球,可謂是能文能武。正值小五、小六呈分的關鍵時刻,他又是如何兼顧學業與各項活動?就小太空人的選拔,梓希說基本上會在面試前幾日重點溫習自己較弱的部分,餘下大部分時間都會放在溫習日常課業,所以目前為止也能兼顧各項活動,平均分配時間。談及當中秘訣,梓希分享:「想做一件事,就要認真去做。」年紀小小,心態卻比許多人強大。

文:林詩敏

圖:鄭慧盈,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勇於求變 不進則退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校長蕭婷:「學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

相關文章︳神級校長專訪︳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總校長孔美琪博士 走過60年教育周期

相關文章︳神級校長專訪︳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創校總校長兼學校顧問劉筱玲博士 花香滿途一輩子 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