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糖比白糖健康? 啡蛋營養高過白蛋?破解5大營養迷思吃得更「對」︳親子健康
發佈時間:12:00 2025-04-12 HKT

親子健康︳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各種關於飲食和健康的說法,例如「黃糖比白糖健康」或「多喝牛奶骨骼更強壯」。這些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其實可能是誤解!今天,我們就來逐一拆解以下常見的5大飲食迷思,幫助大家更科學地選擇食物,不再受「健康飲食」困惑!

營養迷思1:啡蛋(或有添加營養的蛋)比白蛋更有營養?
超市裏的啡蛋價格通常比白蛋貴,讓人不禁覺得啡蛋是不是更有營養、更健康?其實,蛋殼的顏色和營養價值沒有直接關係!雞蛋的顏色只是由母雞的品種決定:白色羽毛的母雞生白蛋,紅色羽毛的母雞生啡蛋。這些雞蛋的營養成分和品質都差不多。至於「營養強化蛋」,如添加了omega-3的雞蛋,確實會含有額外的營養素,但如果你平時飲食均衡,這些額外營養並不會對健康帶來太大影響!

營養迷思2:黃糖比白糖健康?
很多人看到黃糖的顏色比較「自然」,就認為它一定比白糖健康,甚至覺得含有更多的礦物質。事實上,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黃糖和白糖的營養成分幾乎相同。那為甚麼黃糖是黃色?這是因為它在精煉過程中保留了一些糖蜜(molasses)。

在煉製蔗糖時,甘蔗經過搾汁、蒸發、濃縮和結晶等步驟,糖結晶從糖漿中分離,形成蔗糖(即白糖),而分離後的深棕色液體就是糖蜜。不同的精煉程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糖,如黑糖(精煉程度最低,糖蜜含量最高)、黃糖(糖蜜含量中等),以及白糖(精煉程度最高,幾乎不含糖蜜)。雖然糖蜜確實含有少量的礦物質,如鈣、鐵和鉀,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礦物質的含量非常少,需要進食很大量才能對健康產生顯著影響。所以,無論是黃糖還是白糖,在健康層面上都沒有太大區別。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糖的攝取量,畢竟過量攝取糖分對身體有負面影響。

營養迷思3:吃糖會導致糖尿病嗎?
很多人誤以為「愛吃甜就易有糖尿病」,但其實這是個誤解。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產生阻抗,而這通常和肥胖(特別是中央肥胖)有較大關係。也就是說,單單攝取過高糖分並不會直接導致糖尿病;但如果進食量過多,或經常進食高脂高糖的食物,導致熱量攝取過多,體重增加,這才是增加糖尿病風險的主要原因。換言之,即使不進食高糖的食物,但如果超重或體脂過高,仍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機會。
營養迷思4:孕婦需要吃兩個人的食物嗎?
「一人吃,兩人補」這句話常常讓孕婦覺得自己需要吃兩倍的食物,但其實這是個錯誤觀念。懷孕期間並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過量進食反可能導致孕期肥胖,增加患上妊娠糖尿病或心血管毛病的風險,對孕婦和寶寶都不好。事實上,在懷孕的中後期,由於孕婦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變得更強,所以每天只需要比平常多吃大約300卡路里的食物,就足夠提供胎兒營養所需之餘,又「肥胎不肥人」!那麼,300卡路里大概是甚麼呢?舉個例子:一杯牛奶配一條香蕉和一湯匙滿堅果、一片全麥麵包配一隻烚蛋和半個牛油果。

孕期體重增長建議
懷孕期的體重增加多少才是合適,要視乎懷孕前的體重指數(BMI)。
公式 = 懷孕前的體重(公斤)÷ 身高(米)

孕期飲食建議
與其只注重「吃得多」,倒不如多花心思在「吃得好」,在食物的質量和配搭上多花心思,確保攝取足夠的葉酸、鐵、鈣、維他命C等營養素。
點擊圖片瀏覽孕期飲食建議4大營養素:
營養迷思5:牛奶飲得越多,骨骼越強壯?
牛奶確實是鈣質的良好來源,但飲得越多並不代表骨骼越強壯。過量攝取牛奶可能導致熱量攝取超標,甚至影響鐵質吸收。加上骨骼健康不止單靠鈣質,還需要維他命D、鎂等多種營養素的配合。因此,除了牛奶,我們也應從其他食物中攝取鈣質,例如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西蘭花)、豆製品(如硬豆腐、豆奶)、堅果(杏仁、芝麻)等。同時,多曬太陽有助於身體合成維他命D,進一步幫助鈣質吸收。記住,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才是維持骨骼健康的真正關鍵!


Audrey Tam
香港認可註冊營養師,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食品及營養科學,其後於澳洲悉尼大學取得營養科 學碩士學位。現時為澳洲營養師協會會員及香港營養師協會會員,曾為醫院、公私營機構、展覽、中小學等擔任營養講座導師,亦曾於多間香港老人院舍及日間中心擔任顧問營養師,現為香港一間大型非牟利機構擔任顧問營養師。以「Eat More Not Less」的理念,推廣健康均衡飲食。
相關文章︳新年健康飲食攻略︳7款賀年糕點熱量公開!營養師5個不致肥建議︳兒童健康
相關文章︳一份盆菜等於一碟牛河!營養師教3大不致肥貼士 這食材多肥膏要避 附14款食材卡路里︳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植物奶是「真奶」?營養師解開植物奶3大疑團/揀牛奶2大貼士/32款奶類製品鈣含量公開︳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