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想要就馬上要父母點做好?4招應對「話要就要」孩子︳麥太育兒秘笈

更新時間:09:33 2024-02-17 HKT
發佈時間:09:33 2024-02-17 HKT

我經常接到很多父母的詢問,提及他們的孩子每當無法立即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就會出現情緒上的控制問題,包括扭計、發脾氣、不合作,嚴重時更會失控地尖叫、罵人,甚至打其他小朋友。父母無論如何勸導,孩子都聽不進去,他們詢問我應該採取甚麼對策。其實,孩子這種行為可能是缺乏耐性的表現,而耐心是自我控制不可或缺的一環。

缺乏耐性的影響

若孩子缺乏耐心,可能面臨自我控制困難,進而引發多種常見的行為問題,例如情緒失控、衝動行為或無法推遲滿足。而這樣的孩子也難以專注於學習,因為他們無法忍受長時間做功課或溫習,進而導致學業成績下降和學習困難。此外,缺乏耐心的孩子也可能難以輪流、等待或理解他人的需求,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社交問題,也容易與其他孩子產生衝突。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培養延遲滿足感。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當孩子說出「我現在就要!給我這個、幫我那個」的時候,父母是否經常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呢?然而,當我們不斷迎合孩子的需求,對每一個他們要求的事情都像是緊急情況一樣迅速回應,這可能會引發孩子的行為問題。例如,孩子可能會形成「立刻擁有」是理所當然的觀念,總是急於行動,稍微等待一下就會感到不安,甚至大吵大鬧。同時,這種迎合行為也會讓父母感到疲憊不堪。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常常感到匆忙,並迫切希望立即擁有某些東西,這是因為我們對等待感到不舒服。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克服在延遲滿足時產生的不適感。因此,當遇到類似情況時,父母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回應:

點擊圖片瀏覽回應「話要就要」孩子建議:


孩子學會等待可以帶來更好的滿足感,代表他們能夠更加珍惜那些需要時間和努力才能實現的成就和獎勵。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訓練孩子的耐性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逆境,學會控制衝動和情緒,同時也有助於他們在學業、社交關係和情緒管理方面有更好的表現。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耐性,幫助孩子學會等待和培養延遲滿足感。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從事兒童發展、行為及情緒治療超過35年;教育碩士、美國註冊職業治療師(兒科)

Facebook專頁 「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Instagram @makhosiuku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相關文章︳小肌肉發展遲緩有這些徵狀!跟手眼協調有關、小肌肉發展慢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麥太育兒秘笈︳過度保護易不聽指令 小孩子「不聽話或任性」應這樣做!

 相關文章︳事業與孩子兩難全?要孩子獨立 做父母別把所有責任「攬上身」︳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家教嚴等於要對孩子惡?管教用武力不及這類適量「處罰」︳麥太育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