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22間小學獲10間取錄 漁翁撒網家長Emi:失落「雙道」感內疚
發佈時間:08:00 2022-10-06 HKT

去年為兒子報考二十二間直資、私校的Emi,以為她必然是「谷媽」(即催谷學術型的虎媽),聽罷她整年的面試過程,像兒子經過首次即時拍片面試,強烈表白不想再拍片,她便放棄往後須面試拍片的學校。
最後,兒子獲得七所學校正選學位,有三間從候補位取錄,現時就讀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曾為失落「雙道」(真道和播道)面試機會自責得喊出來,她指,最感激同班家長互相鼓勵、交流才完成面試之路:「雖然是私幼,大家目標都是入直私,卻互有交流,令大家面試好好準備。」
撰文、部分攝影:羅惠儀(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不同面試形式 另一角度認識兒子
綜觀獲取錄的學校,大都是傳統學術型為主。雖然選讀私幼已盤算未來考直私學校之路,Emi指兒子 K1只上了半年實體課,往後便以網課為主,學術程度能應付直私面試;反而面試包含遊戲,像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她覺得兒子會玩得忘形。「名校要能放能收,我囝是能放,很難收;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做試卷,中英數甚至考普通話都沒問題。」惟兒子於英華小學首輪面試止步,Emi沒懷疑其子的學術能力,大概是規矩問題。「我在面試室外,聽到有把是他尖叫的聲音,只是他否認說沒尖叫過……」

Emi坦言從未想過考入神校。「報男拔,純粹給他機會嘗試,落選亦很合理 ── 有朋友多年前栽培女兒考小女拔,完全有一套策略,就算報興趣班都是按校方認受的活動才去報……我很明白需要策略,所以便沒跟着做,不過,又不想剝奪他的機會,可能他入到去面試很叻,哈哈,當買六合彩。」
他的兒子在男拔短短五分鐘集體面試過程,只肯透露畫了一幅手榴彈的圖畫;而在崇真小學暨幼稚園(小學部)的面試則畫了「屎」,令夫婦倆感無奈。「自己與丈夫特別請假,再花時間dress-up,然後他說畫了幅屎,我心知男拔沒太大機會,但崇真都有想過是否可以……雖然不知是否真的畫了那幅畫,但最後被reject了。」正是從面試過程,她開始察覺傳統學術型小學未必適合兒子個性。

Emi不諱言「大包圍」報名,是因為最初未必清楚每間學校的教學模式,連兒子的個性、能力適合哪類小學亦不算太了解,只是在邊面試、邊做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慢慢梳理出學校不同要求,某程度都需要兒子有能力配合。「他入了面試室,出來便不再提自己考甚麼……其實我想他入的學校,他又未必喜歡個面試。」
在聖保羅書院小學首輪面試,於指定一小時內拍片呈交的過程,令其子表現非常緊張。「最後完全拍不到,只要我開電話準備拍片,他不住說『唔得,我真係拍唔到,好驚』,他有些少喊,見到他如此我都很崩潰。題目是『你有朋友時常遲到,可以做甚麼幫到對方』,自由發揮兩分鐘左右;接着是四幅圖,最後一幅創作結局,其實沒太大難度。」接着其他須拍片的學校也放棄。「囝囝其實很健談,只是當拍片限制他要講某個題目,並在限時內進行,他便不想做。」
由於Emi與丈夫沒打算移民,因此選校會考慮升中銜接,她的兒子考入其中一間相對冷門的保良局建造業商會學校,她坦言很喜歡學校國際化的氛圍,最後考慮到小學課程只有五年,走IB路綫卻沒有中學銜接便得放棄。
在統一派位幸運抽中首志願一所地區名校,她與丈夫都覺得「坐定」沒打算四出「求位」之際,原屬候補位的優才「call waiting」,其夫認為選活動教學型happy school沒問題,最重要有「一條龍」中學便可以。「他讀的幼稚園都偏向活動教學,是否適合那所傳統津校,我們有保留。」

「雙道」落選感自責落淚
問Emi在整個面試過程最難忘的地方,她坦言,是分別呈交了個人檔案(Portfolio)予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小學部)及播道書院後沒回音,令她自責未寫好portfolio令兒子錯失兩間都算心儀的學校。「其實是自己未拿捏到學校想要甚麼資料,當知道連面試機會也沒有,我即時喊了出來,很自責令兒子失去機會。」首場面試正是優才,而經過多場面試後,她不時問兒子對學校印象,他亦最喜歡此校。「能找到一間學校大家都覺得okay便可以。」去年受疫情影響只有一輪面試,問小朋友的不外乎英數,不算難度高。「面試後,小朋友可以到操場玩『小小奧運會』,大家都玩得好開心,某程度覺得,就算是marketing工夫,起碼學校都體貼小朋友。」最後選此校原因,其一是面試過程增加了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