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家長赴美修讀正向心理學碩士 抱正面思維與子女順逆同行

更新時間:19:13 2022-09-28
發佈時間:19:13 2022-09-28

當子女分別就讀奉行愉快學習的小學與傳統官津名校,如何在家平衡兩種不同校政?這正是資深正向教育工作者蔡舒琪(Jasmine)身為家長曾遇過的兩難。她育有兩名分別十二及十三歲的子女,現時已升讀奉行正向教育的中學,而她自己則努力學習抱持正向思維與子女同行。

撰文:羅惠儀
攝影:蔡建新(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學校實踐正向有別子女狀態各不同 

本身是社工的Jasmine,於二○○九年起鑽研正向心理學知識,為機構同事提供服務培訓。因疫情關係,於二○二一年修讀Dr.Martin Seligman在賓夕凡尼亞大學(UPENN)主理,為期一年的應用正向心理學碩士(Master of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課程;二O一三年裸辭後成立 MakePositive,曾與城大、港大等合作策劃到校正向教育,為不同對象提供培訓。「正向心理學像Public health,教人類實證有效預防心理疾病、活得身心健康的方法,而不是用來評論別人做法對與不對、應不應該的教育方針或道理。」
Jasmine的幼子就讀實踐正向教育的小學,長女則在傳統官立小學畢業,她憶述,兩種教育模式迥異的小學,最令她訝異是兩校的小息模式。「現在小息不可以玩,只可以留在課室 ── 記得姐姐的學校,校長所寫的Newsletter是『運動對小朋友的成長很重要』,正向心理學都很重視學生健康,於是在一次聚餐直接問校長,為甚麼小息不可以外出玩,要留在課室?校長說,因為有家長投訴。」在她眼中,這是「逃避」,若從正向教育的角度出發,是會清晰自己想法。「相反,弟弟的學校,小息讓小朋友逐層樓走動,當時校長解釋,提早至九時左右,三十分鐘的小息,是有研究指出學生有活動可提升血液循環,加強專注力。」她修讀碩士課程,其中一科便是正向健康,有許多研究指出,學生上課前做十五分鐘運動,會提升學術成績。
她援引另一例子:姐姐於小一時的家長日,班主任只提及全級、班名次,完全沒形容學生有其他能力。「反觀弟弟在一年級的家長日,班主任有提及適應問題,跟家長說,他在校內與哪位同學友好,相處很好……很多校園生活點滴,是老師發現到,欣賞小朋友的優點、特質。當然,學校沒有提名次。」兩所學校重視學生的能力迥然不同,她覺得重視身心靈的學校更難得。學校營造的學習氛圍,她從一對子女身上見到明顯的分別。「一個放學後累得可以,一個甫落校車已經吱吱喳喳講學校,是整架校車的小朋友都這樣,那不單純是性格問題。」她補充,在家不讓子女看電視,長女的學校為令學生安靜在課室食午飯,竟播放卡通片。「弟弟的學校,是午餐時間派水果,他差不多認識全校各級的小朋友,正是因為校方讓學生隨意各層走動,你已經很見到他的well-being狀態。」

讚賞過程非結果

Jasmine認為,學術程度、能力難以將兩校直接比較;然長女就讀的官立小學,學生的學術程度、學習差異很大。「成績好的會貼堂,負責不同任務,做小司儀、話劇都是那批小朋友,因為這批小朋友不用訓練太多已經可以做到;弟弟的學校,是任何能力的小朋友都可以參與不同活動,是校方見到學生的特質。」而正向教育目標之一,正是從學生強項發展個人特質,令他們活得快樂、自信,因而令學生的能力差異縮窄。「你以為做得最好那五位可以貼堂,才令學生愈做愈好,很錯!是任何學生都可以貼堂,他們才做得更好!」她特別欣賞幼子學校對學生不同功課的評語,當中聚焦成長心態方向,讓學生對自我要求做得更好。「為甚麼此校的學習差異愈拉愈近?舉例說,老師將寫得好的文章打印出來,讓學生觀摩,令所有人一起進步,反而姐姐的學校是不斷judge學生做得不好
的地方。」姐姐從小很用心寫字,卻難以在老師手上獲甲等,令小人兒莫名其妙。「因為老師沒有明示準則,很明顯見到姐姐寫了半年,已不像從前有心機寫字。而弟弟的學校,是任何習作都一定畀『印仔』,評語都是『看得出你用心寫』……Growth mindset是讚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結果,你見到弟弟很樂意做下去。」

家長對子女的正向教育之一,是要欣賞他們各具不同優點、個性特質加以發揮,才會令小朋友成長階段感到幸福,身心靈更健康。(受訪者提供)  ​
家長對子女的正向教育之一,是要欣賞他們各具不同優點、個性特質加以發揮,才會令小朋友成長階段感到幸福,身心靈更健康。(受訪者提供) ​

 

Jasmine於二O二一年赴美修讀Dr. Martin Seligman在賓夕凡 尼亞大學(UPENN)主理,為期一年的Master of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課程。   (受訪者提供)
Jasmine於二O二一年赴美修讀Dr. Martin Seligman在賓夕凡 尼亞大學(UPENN)主理,為期一年的Master of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課程。 (受訪者提供)

最後,她並沒有為長女轉校,而高小時亦遇上關愛的班主任。至於學校對兩名子女的影響,除了基因影響個人性格發展,她認為將正向心理學套入家長教養,怎樣在家庭層面發掘子女強項,家長的情緒是關鍵。「家長的wellbeing影響執行力。我很難比較家庭與學校對孩子的影響,不過,選一所與自己理念相近的學校很重要,彼此都會開心。」她補充,從小已經加強子女認識自己的能力,亦不時從言語肯定他們的能力:「好像姐姐是很有愛心及寬恕力,弟弟則好學,擁好奇心、創意……其實,性格的優點更影響人生,我的小朋友從小就可以形容自己的優點。」她強調,就算學校環境如何,家長若以子女身心靈健康為目標,選擇自是不同;然而,就算家長有正向思維,面對未能改變的教學環境又可以如何?像當年的她,曾主動向長女學校自薦做小息義工,讓學生可以到操場活動。「校長當然沒反應,那麼你只可以調節自己。除了跟班主任溝通,最後問題都是返回家庭,每天七、八個小時在校,其他時間在家,我們便把握這些時間,堅持星期六日不學任何活動,不時去郊外、行山,讓家長與子女的身心靈都健康。」

Jasmine展示學校與小朋友製作其 中一款管理情 緒工具「冷靜骰」:當自覺情 緒不穩便擲骰 一次,然後做 不同活動,如 繪畫、做運動 等平伏心情。(受訪者提供)
Jasmine展示學校與小朋友製作其 中一款管理情 緒工具「冷靜骰」:當自覺情 緒不穩便擲骰 一次,然後做 不同活動,如 繪畫、做運動 等平伏心情。(受訪者提供)

正向管教 VS 正向親職心理學

近年正向家長工作坊盛行,Jasmine解釋,正向親職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of Parenting)與正向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屬兩項迥然不同範疇,前者為所有家長適用,幫助家庭各成員的身心靈健康;正向教育範疇涉獵學校、家長教養等,屬正向心理學其中一項應用範疇,同時可應用在職場、社會、政商界等。而正向管教較適合子女年齡較小的家長,用非暴力、打罵方式調校兒童行為。Jasmine補充,個人快樂與否,跟正面情緒有關,而正向心理學終極目標,是生活的滿足感,身心靈健康,可令幸福感增。 「於正向心理學,形容『樂觀』只屬正面情緒其中一種,都有過分樂觀(濫用)的時候。」與「逃避」負面情緒的分別,是正向思考方式會求諸內,審視個人內在資源,活出更好的身心靈健康。「逃避只是放在『牀底』,完全不理會,但心內有刺。」

Jasmine的幼子在初小時,製作 成長思維填色卡,鼓勵他多角度 思考個人能力。(受訪者提供)
Jasmine的幼子在初小時,製作 成長思維填色卡,鼓勵他多角度 思考個人能力。(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