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教育|移民潮連鎖反應增 升中統一派位部署穩中求勝【622期】
發佈時間:07:00 2022-05-05 HKT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繼續在新冠疫情下舉行,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取錄的學生,其家長剛於昨日(5月4日)接獲通知,可放下心頭大石。至於沒有申請「自行分配學位」或未獲心儀學校取錄的學生,接下來便要參加俗稱「大抽獎」的「統一派位」,並最遲於本月底遞交選校表格。根據教育局早前公布的數據,截至去年十一月,本學年約有五萬七百名小六生參加派位,較去年同期跌逾二千五百人。受移民潮影響,家長宜認清形勢,方可增加子女獲派心儀學校的機會。今期《親子王》邀得資深教育工作者、小學校長,以及去年曾參加「統一派位」的過來人,分享填表建議與注意事項。

根據教育局資料,去年在「統一派位」(下稱「統一」)階段有八成七學生獲派首三志願、六成七學生獲派首志願中學。本學年適齡小六生人數較去年少,升中專欄作家、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潘浚程認為,移民潮仍是主要因素之一。他分別引述政府於二○二一年七月及十一月公布的小學學額,顯示退學情況相當明顯。「以去年七月公布的公營及直資小學學生人數,對比(去年)十一月的公營小學學額空缺,港島區全綫退學率偏高,中西區達百分之十三點五、南區為百分之十三點九、灣仔亦有百分之十一點八。」他認為上述數字仍未完全反映目前實際的退學人數,一是因為數據以去年十一月為止,其次是尚未計算直資小學的退學率,因此實際跌幅應更大。

小六學生減 派位有機會「上移」
移民潮以外,部分跨境學生是否參加本年度的「統一派位」仍有待確認,潘浚程解釋:「雖然學校正式開始復課,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跨境生已有一年多至兩年沒法來港上課。據了解,有很多跨境生改於內地升學,例如珠海有措施安排跨境生入讀當地的學校。」因此,他估計於北區、元朗、屯門及大埔等地區,適齡跨境學童將減少。
他指出,本年度「自行分配學位」(下稱「自行」)階段的學額較去年減少百分之零點九二,由於「自行」階段佔三成學額,按比例計算,估計全港的「統一派位」學額將減少三百多個,但幅度不及小六學生減幅,故將出現剩餘學額。「教育局沒有很明確地因應學生人數的統計,大幅調整學額,即是在某程度上,今年(整體)形勢與去年相若,部分Band 2(第二派位組別)學生有機會上移至Band 1(主要取錄第一派位組別學生)學校。」
呈分試取消影響不大
學生所屬的派位組別在「統一」階段相當重要,因為將影響其獲派學位的先後次序。鑑於早前第五波新冠疫情肆虐,教育局取消今年小六下學期的第三次呈分試,與二○二○年度因應疫情取消呈分試的做法相同,本年度小六學生的派位組別,將根據其小五下學期及小六上學期由學校向教育局呈報的校內成績決定。陳瑞祺(喇沙)小學校長鄔淑賢認為,取消呈分試對「統一派位」影響甚微,「不過有些落後的學生可能失去了追回成績的機會,所以我一直建議(學生)要重視五年級及六年級上學期的呈分試,因為在『自行』階段也是計算這兩次的分數。」
潘浚程也稱取消呈分試的影響不大,但他提醒家長收到選校表格後,要向學校查詢子女所屬的派位組別,以免出現誤判情況。他解釋,部分家長一直以為子女屬於Band 1(第一派位組別),因為他們只看校內成績表的結果,「有部分學校成績表的排名,並非等同呈分試排名,因為校內成績計算的科目及比重與呈分試不同。」此外,他曾獲家長反映,由於子女所就讀的小學退學人數太多,學生比例縮小,最終影響學生的派位組別,填表策略亦要調整。
認清派位組別
由於各校的課程與評分標準有別,故所有參與「統一派位」的小六學生成績,會透過就讀學校抽樣所得的「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平均成績作調整,按高低排列次序,再平均劃分為三個派位組別(即Band 1、Band 2及Band 3)。陳瑞祺(喇沙)小學校長鄔淑賢稱因為新冠疫情,現時仍沿用在二○一六年及二○一八年的學科測驗成績計算,但根據全港人口、區內人口及男女生數目的變動,派位組別的分配也會與早年有落差。
2022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日程 | |
2022年5月底或之前 | 填妥「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及交回就讀小學 |
2022年7月26日 | 「統一派位」結果公布 |
2022年7月28日及29日 | 辦理中一註冊手續 |
校長專家教路 選校填表策略
升中「統一派位」的機制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家長稍有不慎或失落心儀學校。距離遞交選校表格的日子不足一個月,大家不妨參考兩名小學校長及資深教育工作者提供的選校及填表建議。

隨機編號左右分配
「統一派位」選校表格分為甲部和乙部,鄔淑賢指「統一」階段處理中一約六成五學額,甲部佔當中一成,不受校網限制,申請者可在所有校網中,選報最多三所學校;乙部則佔其餘九成學額,家長只能揀選子女所屬校網的中學,最多填報三十所。電腦會優先處理甲部的程序,如申請者未獲取錄,才會處理乙部。鄔淑賢說:「整個派位過程由電腦系統處理,按(學生)派位組別的次序分配,學生會有隨機編號,在同一組別隨機編號較前的將優先獲派學位。」
她表示,「統一派位」有運氣成分,學生在第一組別成績最為優秀,不代表可以先獲學位,「如在Band 1中,學生的隨機編號較前,即使他的排名在中游甚至底部,也有機會入讀最頂級的學校。」

甲部小心「誤中副車」
選校表格甲部可填寫最多三個志願,且不設校網限制,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校長黎可欣提醒家長,如不想子女跨區上學,甲部可只填報心儀的區內學校。她補充,當家長在甲部填了校網內的心儀學校後,緊記須同於乙部填上該校,否則便錯過於乙部獲派學額的機會。「如果在甲部第一志願選了區內學校,除非於同區另有心儀學校,否則未必需要填報第二及第三所。」她解釋,如甲部首志願為A學校,第二志願是B學校,當學生在甲部已獲派B學校,便沒有機會在乙部爭取A學校的學位,而乙部佔九成「統一派位」學額。
潘浚程稱上述情況為「誤中副車」,由於甲部只佔極少學額,競爭者卻相當多,落空機率高,反而令家長掉以輕心。「如果很輕率地把(甲部)志願填滿,熱門的學校未必成功(獲派),不熱門的可能中選。一旦學生在甲部獲派學位,便不會進入乙部派位。」他建議家長寧可漏空,也不要在甲部胡亂填報學校,「甲部首志願必須比區內所有學校更為心儀,第二志願也應選一所較區內學校更好的學校。」他續指如心儀學校在本區,則可於甲部及乙部首志願填寫同一學校,多一個「抽獎」機會。

乙部「寧濫勿缺」
乙部可填三十個志願,黎可欣建議家長盡量填滿,她強調:「不要以為只填一、兩所,便一定能成功獲派最心儀的學校。整個派位機制是當處理完所有志願,申請者仍未獲派學位,便會在整個派位程序結束後再由電腦隨機安排,有可能被派往偏遠地區。」
黎可欣又提醒家長填表時要留意參加「統一派位」的直資中學,以免浪費機會。「而參加派位的直資中學有個原則為『不選不派』,如果家長不希望子女入讀直資學校,便不要在三十個志願內填報。」
乙部應設保險綫
很多家長都關心於乙部選校是否應設下保險綫,鄔淑賢認為進取是人之常情,「很多有心的家長都希望子女可以入讀好學校,可以分別在甲部及乙部爭取一次,兩部分的首選可揀高一綫的學校,但次選宜穩陣。」她提醒家長應在乙部第三及第四志願設下保險綫,並可在第五志願考量比子女學業水平略低但校風良好的學校。
黎可欣則認為保險綫可設於第三志願,第二志願亦要避免填寫即使排在首志願也未必能獲派的學校。她解釋,部分Band 1中學學額求過於供,家長固然可以進取一點,但如有其他競爭不太激烈的心儀學校,可放在第二或第三志願,否則置於第四、五、六志願的話,輪到分配程序時,可能已經沒有學位。
視乎學額定策略
在移民潮影響下,中一學額減幅低於適齡學童流失率,潘浚程認為家長今年可採取略為進取的策略,惟需注意所在地區的Band 1學額是否充足。「雖然全港學額減少約百分之一,但估算全港(小六)退學率為百分之五點六四,代表應有很多剩餘學額。」他稱家長可因應區內Band 1學額的多寡調整策略,在Band 1學額充裕的地區,處於「Band 2頭」的邊緣學生可以考慮在首志願填寫Band 1中學。潘浚程強調,對於「邊緣人」來說,例如Band 2學生「博入」一所Band 1學校已屬進取。
他又提醒家長要留意每所中學的「保留學位」數量,盡量避開有直屬或聯繫小學的中學,因為這些學校於「統一」階段往往只提供小量學額,風險較高。「不少學校也有保留學額,根據去年的數字,香港華仁書院有七十九個,學生能否透過『統一派位』獲取錄很視乎運氣。」
有不少家長為求子女入讀名校或鋌而走險,潘浚程稱曾接觸一名觀塘區家長,在「統一」階段替女兒報讀借調學位到該區的東區名校。他憶述:「當時該校只有兩個學位,家長把它放於乙部第一志願,碰巧人人認為高風險沒有選報,她的逆向思維加上幸運成分,其女兒成功被取錄。」他指該名家長的做法有賭博成分,不太建議採用,其他家長需自行判斷風險,「如在乙部首志願冒險,第二志願便要平衡風險,不建議選擇區內最頂級的學校。」

部分地區可考慮「大包圍」
如只以學校的成績水平作為選校條件,潘凌程指乙部填表可分兩種情況——區內Band 1學額足夠及不足,對於前者,他認為在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可採取「大包圍」的策略,即盡量填報Band 1學校,將最心儀的學校放於第一志願,再按學校水平或熱門程度填寫餘下選擇。「如果只求進入Band 1學校,在Band 1學額足夠的地區可以稍為『任性』。」
至於在Band 1學額不足的地區,他說坊間一般建議填報三所Band 1中學,再加一所Band 2學校「封底」,「個人認為還是要看數字,要把數所『Band 2頭』中學的學額與Band 1中學學額相加,再決定是否可以『大包圍』。」潘凌程解釋,如區內所有Band 1學校與三所Band 2學校的學額,已足夠取錄所有Band 1學生,家長於乙部可全選Band 1學校,再填寫三所Band 2學校「封底」,不用太早設置保險綫,但他強調,此舉不適用於「天地網」(即學校水平極端的校網)。
兩大熱門升中地區 最新形勢分析
中西區及九龍城區名校林立,潘浚程認為兩區的Band 1學額足夠,競爭相對較小。此外,中西區及九龍城區相對多女校,他引用去年「統一派位」數據,稱兩區的女生選校可較男生進取,「連保留學額,去年中西區女校學額共有三百多個,男校只有九十多個;九龍城區女校也有三百多個,男校共一百多個。」

中西區英中競爭難料
區內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校長黎可欣表示,在微調中學教學語言的政策下,現時未有劃分英文中學及中文中學,但家長仍會考慮學校是否以全英語教學或有否開設英文班。「中西區開設英文班的中學相對較多,所以部分Band 2學生也可入讀全英語教學的中學。」她又指移民潮雖然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其結果難以預計,故提醒區內家長「在選校時,不要以為有很多人移民,學生少了,便很進取地選校。」黎可欣解釋,即使屬同一派位組別,有些較多人選報的Band 1中學,也並非所有Band 1學生填了第一志願便能入讀,因為某些學校較受歡迎,學位需求遠多於供應。
她續說,無論出現任何形勢,「統一」階段乙部宜選擇與學童派位組別相應的心儀學校,並以穩健為主,首志願可略為選高一綫。「是否因為少人參加『統一派位』,而可以進取呢?家長可以考慮在第一志願進取一點,略選高一綫,但建議在第二、第三志願要保守,否則有可能獲派較後的志願。」

九龍城區學額空缺增加
由去年開始,九龍城區學生的流失率相當高,區內的陳瑞祺(喇沙)小學校長鄔淑賢稱除了因為移民潮,部分官津學校學生或流向直資、私立或國際學校。「有人移民,亦有外籍僱員可能因為(新冠)疫情返回其國家,令國際學校出現空缺,造成『音樂椅效應』,令區內學額空缺增加。」
鄔淑賢指九龍城區不同banding(組別)的學校分布平均,並非「天地網」,不論學生屬於哪個派位組別也有不少選擇,選校相對容易。她表示,九龍城區的優勢是學校歷史悠久,不論是Band 1、Band 2或Band 3的學校,均已建立各自獨有的風格,學術氣氛濃厚,且校風純樸,深受家長歡迎。「九龍城區是全港十八區中,(開設)最多英文班的一區,所以不論在中學或小學,也是很受歡迎的派位區域。」鄔淑賢稱以前九龍城區可能要向他區借調學額,今年說不定有剩餘學額可往外借,但她認為很多家長仍會選擇該區的中學,並吸引他區學生報讀,故她對學生人數減少並不擔心。
選校宜考慮子女能力
每所中學的發展方向與學術水平均有差異,黎可欣認為沒有哪一所學校特別好或壞,「家長選擇時要考慮小朋友的能力、性格及專長。」她補充,不同學校各有風格及特色,部分學校在體育方面提供較多機會,如子女活潑好動並喜歡參加不同活動,家長便可以選報此類學校。「部分學校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學較強,小朋友在這方面有專長或興趣,便可報讀。」
在選校前,鄔淑賢亦建議家長先了解子女的興趣、能力及未來發展方向,再留意心儀學校是否能夠配合。「可以視乎小朋友喜歡數理科學或語文,再到中學網頁查看其開設甚麼科目,看看學校的發展重點。」她笑稱有家長會到中學實地考察,觀察學生的言行表現,亦會向街坊詢問學校口碑,「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家長要持平,盡量聽取多點意見。」
至於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家長,可注意中學對這類學生的支援程度。潘浚程指不少SEN學生家長均發現,很多Band 2及Band 3學校提供的SEN支援,較Band 1學校充足,「部分屬於Band 1的SEN學生到這些Band 2及Band 3中學可能更加如魚得水,有時家長也要關注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要只看學術成績。」

進取Vs.保守 升中過來人經驗分享
填寫「統一派位」選校表格前,除了校長的意見,家長亦可參考去年的升中家長分享,看看他們如何部署作為借鏡。
個案1:進取選校 不設保險綫
學生︰Anabel(香港培道中學,中一)
所屬校網:九龍城區
升中派位組別:Band 1
「統一派位」結果:第一志願
小學估計Anabel的派位組別屬「Band 1尾」,在「自行」階段失落香港培道中學的學位後,Cherry與女兒深入商討,決定在「統一」階段再把該校分別填於甲部及乙部第一志願,最後Anabel成功獲取錄。部分家長會在乙部設置保險綫,但由於確定女兒屬第一派位組別,Cherry稱當時只按意願排序,沒設定任何保險綫。她解釋:「如果派位結果不理想,我會選擇『叩門』,不會甘於女兒就讀屬於保險綫的學校,也考量到對女兒的面試表現有信心。」

Cherry為Anabel選校時,要求女兒參與其中,「始終讀書的是她,整件事她也應該參與,一來是責任感的問題,過程中她有給予意見。」她指自己偏向選擇男女校,Anabel則希望入讀女校,最後她尊重女兒的意願。此外,Cherry認為參
與選校對女兒而言是很好的學習,「這是人生其中一個重要決定,她要學懂思考及蒐集資料,衡量決定的好與壞。」兩人一同參加了多所中學的網上簡介會,並瀏覽學校網頁,甚至親身到訪各校。
校長點評 | |
對於不設保險綫的做法,陳瑞祺(喇沙)小學校長鄔淑賢建議家長最好在乙部第三或第四志願,填報一所較為「穩陣」的學校。「沒有理由放棄機會,即使有『叩門』打算,但心儀學校是否仍有『叩門』位?這是不能控制的。」 她贊同Cherry與女兒一同選校,認為每人感受不一,家長要與子女有商有量,例如有些小朋友可能不喜歡學校的氣氛和功課壓力,家長可考量其意見是否合理。「當然小朋友的想法有時比較簡單,曾有舊生回校分享選校原因,說因為學校canteen(食堂)的食物美味。」她稱子女了解學校資料後,家長可詢問其感想,看看他們有否遺漏資訊或把事情簡單化,與他們慢慢分析。 |
個案1:策略保守 穩健為上
學生︰Anakin(英皇書院,中一)
所屬校網:中西區
升中派位組別:Band 1
「統一派位」結果:第一志願
Anakin在小六上學期呈分試考獲全級第二名,派位組別穩佔「Band 1頭」位置,其媽媽盧太為兒子選校時,主要考慮學業水平、教學語言及與住所的距離。當時她希望Anakin能入讀英文中學,「因為他的中文成績比英文略差,而英文中學大部分是Band 1學校,與其能力相應。」她又稱兒子所讀的小學是Happy School,所以參加中學開放日時,除了學術成績,也會留意各校是否關愛學生及如何支援學生。

在「自行」階段,Anakin未獲正取生通知,故要參加「統一派位」。盧太表示在「自行」、「統一」甲部及乙部首志願均選報英皇書院,而穩陣起見,她在乙部第二志願填了一所「Band 1尾」中學。「因為『大抽獎』編號是隨機,如果全部填寫「Band 1頭或中」的學校太冒險,因此在第二志願已設保險綫。」盧太透露,第二志願也是其心水之選,即使最後派獲該校亦絕不介意,故沒有必要冒險。
校長點評 | |
「只要家長覺得排第二的是心儀學校,(提早設置保險綫)是沒有所謂的,因為不是一定要去最多人競爭的學校。」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校長黎可欣表示,熱門學校不一定適合小朋友,只要家長衡量後認為選擇恰當便可以。 |
文:黃正怡 圖:星島圖片庫、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升學教育|循道中學生涯規劃 增強自我認知尋找出路【619期】
升學教育|九龍真光中學 「見、心、思」三大範疇推動【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