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秘笈|處理孩子呷醋有技巧 建立和諧手足情【616期】
發佈時間:05:00 2022-03-24 HKT
「三年抱兩」固然令人高興,但父母或更易感到身心疲倦,因為除了要照顧兩名孩子的日常需要外,亦可能要應付他們爭寵的麻煩。有註冊社工表示,在處理不同年齡子女之間的妒忌情緒時,家長需有技巧地展示自己平等對待每名孩子,令他們不會互相嫉妒,同時有效建立和諧及長遠的手足關係。
三歲開始懂妒忌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註冊社工施倩俐(Akina)指出,快樂、生氣等情緒在嬰兒時期已開始出現,妒忌則在孩子約三歲時才有。她解釋,人會妒忌是因為別人擁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但自己得不到,並覺得對方不值得擁有;至於妒忌的對象,通常是親近的人,由於很了解對方,更覺得對方不值得擁有某種東西,產生「佢都有,點解我無?」的想法和不安感,部分孩子因而覺得其利益會受對方威脅。

「當孩子追求一樣的東西時,就會出現爭奪和嫉妒。」為方便解說,下文以兄弟為例,分別代表家中較年長及年幼的孩子。Akina表示,當弟弟獲得父母更多關注時,哥哥感到不安,因而嘗試通過批評和貶低弟弟、破壞其玩具或作品,甚至整蠱或動手打他等,試圖搶去弟弟所獲的關注。她指為取得父母的注意,哥哥可能出現倒退行為,「不少家長驚訝,孩子已學會的事,忽然變得不會做,又會扮BB、模仿弟弟哭,甚至突然說想吃人奶,以為這樣就能獲得父母對弟弟同樣的關注。」
應對孩子呷醋小貼士
擁有兩名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可能偶爾上演爭風吃醋的「宮廷劇」。Akina表示,孩子爭寵時父母必須解決紛爭並了解深層原因,以言語及行動向他們說明自己對每名孩子同樣愛錫。她建議父母利用以下方法避免和消除子女間的妒忌:
1. 清晰告知日後情況
早在弟弟出生前,家長便應為哥哥做好心理準備,包括清楚說明與他相處時間將減少的原因,有助緩和甚至預防日後哥哥嫉妒。父母說明時不要有所隱瞞或含糊其辭,或謊稱弟弟出生後一切將與現時一模一樣,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照顧你,現在我也會同樣照顧弟弟。」
2. 切忌將兄弟作比較
家長要避免比較兩名孩子,必須接受每個人都有其特色。「即使雙方都很優秀,但一比較便總有一方被認為做得不夠好,因此無論成績或品行,父母與其將孩子跟兄弟姊妹或他人作比較,不如細心觀察每名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父母可明確指出每名孩子的優點,並說「哥哥做事專心,弟弟活潑主動」等,而不是說「你都學吓哥哥專心啲啦」,切勿在同一事情上比較雙方的高下。
3. 自我提醒多照顧哥哥
父母或不自覺地較多照顧弟弟,容易忽略哥哥的需要和感受。當哥哥因得不到足夠關注而鬧脾氣時,如跟他說「你生性啲」、「做大嘅要犧牲」等,對於安撫其情緒完全沒作用,相反會引起他不滿。「對哥哥來說,照顧弟弟並非他自願想做的事,而是被逼接受。弟弟出生不代表哥哥會突然變得成熟,他仍然是個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注,因此家長在忙着照顧弟弟的同時,也要抽時間給哥哥。」父母可安排人手照顧弟弟,以騰出時間單獨與哥哥共處,相處時必須心無旁騖,給他有質素的親子時間。
4. 教導弟弟尊重哥哥
「父母要時刻平等對待所有孩子,不論哥哥或弟弟,都不能搶對方的玩具。如果出手攻擊對方,父母必須公平地指出其錯誤,不要特別偏心弟弟或強逼哥哥忍讓。」Akina指出,哥哥被欺負已感傷心,此時如果父母對他說「佢細個唔識無辦法,你做哥哥就讓吓細佬啦」之類的話,他會感到很委屈,令其妒忌情緒愈來愈強。
為安撫哥哥的情緒,父母可特意對兩名孩子說「爸媽很疼錫哥哥,因為他先出生」以肯定對哥哥的愛,但同時千萬不要貶低對弟弟的愛以圖突顯對哥哥的愛,否則或令哥哥不喜歡弟弟。「神奇的是,當哥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耐性和體諒時,他自然而然對弟弟更包容。」
Q & A
Q: 除了兄弟姊妹,孩子也可能妒忌朋友或同學,家長該如何應對?
A: 隨着孩子成長,除了父母外,他也希望獲得學校等群體的肯定,如果他無法從家庭和群體中獲得認同,自我形象會較低、安全感薄弱、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並經常透過掩飾維護自尊。因此,家長需從小建立孩子的自信,方法包括因應其個性及喜好發展興趣,並時常發掘並稱讚孩子的優點。「當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優點時,便不會因別人考第一或獲獎而不安,更學懂真心欣賞別人的成就,並虛心求教,期望與別人一起進步。」
文:周子欣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育兒秘笈|四點改變避免小孩自卑 不辱罵多鼓勵【615期】
育兒秘笈|孩子哀傷不容輕視 處理五部曲拉近親子關係【614期】
育兒秘笈|家長助孩子認清焦慮成因 耐性陪伴對症下藥【6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