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9.18起接受申請 校長籲揀最心儀小學 留意課程及評估方法
發佈時間:16:00 2025-09-12 HKT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每年9月,都是申請下學年官津小學的時間,而想為子女申請26學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的家長,可於9月18至26日,透過「小一入學電子平台」遞交申請表;有意遞交實體申請表的家長,亦可於9月22至26日,將申請表直接向心儀的官立或資助小學遞交,結果於今年的11月24日公布。不獲取錄的申請人,就要參加俗稱「大抽獎」的「統一派位」,在明年1月辦選校手續。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一擊即中」講關係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由於家長只可申請一間小學,名額非常珍貴,所以近日不少家長都會問Elsie,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應如何選校?Elsie跟身兼教育評議會主席的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蔡世鴻傾過,他認為,因應近年升小適齡人口下跌,在學額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下,家長可以「博一博」,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揀選最心儀的小學,毋須因為想盡早獲派學位,刻意揀選競爭較細的小學。不過,蔡校長亦分析,如果家長在「自行分配學位」揀選的是受歡迎小學,也很有可能在這階段未能獲派學位,「如果小朋友只得15分,申請受歡迎小學,應未能獲取錄。」他補充,評估子女能否獲「自行分配學位」,除了視乎所申請的是否傳統名校,也因應子女所屬的校網是否人口多,因此造成學額競爭較激烈。
事實上,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小朋友能否「一擊即中」,須視乎他們和申請學校的關係。例如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在該校任職,就是俗稱「世襲生」的「必收生」,否則,便要根據「計分辦法準則」,包括父/母是否全職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兄/姊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中學部就讀?父/母為該小學的校董?父/母或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等等;此外,小朋友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宗教信仰、父/母為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等,都有不同分數,家長申請學校前,亦應先了解子女可取多少分,評估獲取錄的機會。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申請「自行」助「叩門」

蔡校長同Elsie講,以該校去年為例,全級有150個小一學額,其中有75個用作「自行分配學位」,但根據派位機制,當中只有30個學額用於「計分辦法準則」收生,「從數字看,要在『自行分配學位』被取錄很難,但家長都可以試一試,因為有申請『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童,日後『叩門』都有優勢。」
此外,蔡校長指,除了「自行分配學位」,小一選校還有「統一派位」階段,而在升小適齡人口減少下,原則上電腦派位的成功率會提高,所以鼓勵家長可在「自行分配學位」選最心儀小學。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6|「人才計劃」影響微
提到近年不少「人才計劃」下的受養人來港會申請不同類型的學校,包括官津學校,會否增加「自行分配學位」的競爭?蔡校長就認為,不同「人才計劃」的受養人,較少在小一時申請入讀本港的小學,反而在二至四年級會接到較多插班申請,因此提醒家長們別太憂慮。
至於如何為子女選校?蔡校長表示,除了因應校風、學校成績及住址的距離外,現時家長還不妨考慮學校的課程和評估方法,是否可配合時代發展。「小學除了在今年9月起,在小一及小四級開始推行人文科及科學科外,不少學校亦開始推行多元評估,學生人數減少下,課程也較活,上堂較好玩。」
蔡校長解釋,在AI(人工智能)發展越趨成熟下,學校未必只以舊式評估方法,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效能,反而會評估學生的不同才能,且未必純粹要求學生背書,讓學習更有趣味,故提醒家長選校前,不妨多了解學校的課程,以及會否推行多元評估。
最後,蔡校長提到,在學童人口減少下,今年雖有多校縮班,然而他指教育局會適量控制,不會隨便「殺校」,所以再次提醒家長,喜歡的學校就申請,不要擔心該校會否因縮班而被「殺校」。
延伸閱讀:小一入學26/27|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統一派位機制+計分方法+申請流程+小一入學行事曆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