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買中型石斑驚見「生毛」?切開魚肉似未燒熟豬毛 寄生蟲學家曾解釋為1現象 食安中心咁建議......

更新時間:17:22 2025-10-09 HKT
發佈時間:17:22 2025-10-09 HKT

不少市民日常都會到街市買魚,除了比起其他地方新鮮,更可以親自觀察是否夠「生猛」。近日,有港人於網上群組分享其鄰居入手一條石斑,惟切開魚身時發現魚肉疑似「生毛」,狀甚恐怖。原來以往曾有寄生蟲學家解釋此為1個現象,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亦曾針對此情況作出建議。

網民買中型石斑驚見「生毛」?切開魚肉似未燒熟豬毛

海產於生長環境中有機會受到寄生蟲感染,市民進食後可能會出現不適,故進食海產類食品前需要徹底洗淨及煮熟。近日,有網民於網上分享其鄰居入手一條石斑,惟切開魚身時發現白色魚肉上疑似「生毛」,形容有如未燒熟豬毛的豬皮,用牙刷更可刷出幼鐵線狀物質,狀甚恐怖。樓主有見此「生毛」現象不確定是否為「黑線蟲」,而加熱烹煮後「黑毛」依然存在,最後還是不建議鄰居食用。

寄生蟲學家曾解釋為1現象 食安中心咁建議......

對於市民購買的石斑疑似「生毛」,網民驚呼駭人,推斷可能為魚隻進食污染物體後遺留於體內的毒素,不建議食用;有網民質疑寄生蟲「有冇可能排得咁整齊」,全部往同一方向生長。有網民搞笑回應帖文,並笑說有如誤中暗器,「中了暴雨梨花針」、「黑刺,貴啲」、「又唔係泰國榴槤」。

其實樓主後來為此進行資料搜集,發現曾有寄生蟲學家解釋此為一種典型的「異尖線蟲」的幼蟲感染,黑色的線狀物體為魚體對外來物的自然反應,其結締組織包裹幼蟲。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就海魚中常見的異尖線蟲作解釋,表示歐盟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規定,擬供生食的魚類產品必與經冷藏處理,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食安中心建議市民買魚時應光顧可靠的持牌店舖,以及避免感染魚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蟲病,最好把魚類產品妥為煮熟方可食用。

文:RY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Facebook

延伸閱讀:街市買多寶魚出現奇怪傷痕?港女呻買到「病魚」疑受騙 網民無奈揭真相原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