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靈人傑——談浙江古今|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5:37 2025-11-17 HKT
浙江省,簡稱「浙」,中國東部沿海省份,長江三角洲南翼,與東海接壤。面積是中國陸地最小的省份之一,島嶼卻是全國最多。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譽。從歷史角度看,浙江經歷了由「蠻夷之地」到南宋「政經重心」的跨越。擁有天下勝景、地靈人傑,更有豐富的底蘊與故事,值得探索。
由江得名 千年飛躍

中國省份名稱含有「江」字的有四個:江蘇、浙江、江西和黑龍江。顧名思義,浙江省的得名與「江」——錢塘江有關。錢塘江是省內第一大河。《說杭州》一書中載︰「秦時,西湖猶為海灣,受潮汐之沖擊。居民築塘以捍之,故曰泉塘。」《史記.秦始皇本紀》亦有:「錢唐,臨浙江」之說。錢塘江古稱「之江」,有說浙江因河道曲折如「之」字而得名。故知「浙江」得名與相關地理關係密切。
文化地位上,浙江更經歷蛻變。春秋戰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是「斷髮文身」的「蠻夷之地」,不被「中原人士」看重。「秦王掃六合」、「漢大綱正」,秦漢以後,中國真正一統,浙江亦逐步融入中華。時代推移,北方士族南遷,中原文化與浙江本地傳統自然融合,是日後浙江繁榮的濫觴。唐安史之亂後,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南宋時定都臨安,浙江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蠻夷之地到中國重心,是一種難得的飛躍,亦見證着中國歷史洪流的變遷!
杭州勝景 最美「天城」
浙江省會「杭州」,定名與「餘杭」地名、「大禹治水」有關。杭州在南宋時以人口論,可算「世界第一城」,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筆下寫杭州是「最美麗的天城」。考公元1138年南宋因金人入侵,首都從開封(汴京)南遷至杭州。臨安作為都城,人口急劇膨脹。據估計,鼎盛時人口逾百萬,遠超同期歐洲大城市巴黎、威尼斯等。其物產豐富,建築華美,更首屈一指。
杭州西湖,更是美景!北宋蘇軾有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比作「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這種美難以言喻。筆者曾帶領學生乘船遊西湖,黃昏日落,大家為美景震撼,至今難忘!不知馬可.波羅或蘇軾所看美景是否一樣。但西湖的美、杭州的美、浙江的美相信是跨時代觸動人心!
海納浙江 人才輩出

浙江有錢塘江的滋養,有西湖美景,更「盛產」文化偉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曾在浙江寫下〈聲聲慢〉千古名篇。「愛國詩人」、「南宋四大家」之一陸游是今浙江紹興人。詩詞以外,南宋理學昌明,浙東學派呂祖謙與朱熹等並稱「東南三賢」,「經世致用」思想影響深遠。四大名著《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亦是杭州人,在浙江完成傳世佳作。浙江的古代名人不勝枚舉。
之前筆者有幸帶領本校學生到姊妹學校「紹興市第一中學」交流。記得導賞同工介紹推動「新文化運動」的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是浙江人,也曾擔任「紹興一中」校長。然後指着前面輕輕說了句:「魯迅(周樹人)先生,浙江紹興人,一中曾經的教務長,就在眼前這地方辦公。」地靈人傑、文化底蘊超乎想像。這也許就是海納百川的浙江!
昔往日,看今朝。由「斷髮文身」、「杭州天城」,到改革開放、溫州模式、數位經濟。孕育「人傑」的是浙江、彰顯「地靈」的是「人傑」!浙江彷彿是中國歷史的縮影,是有底蘊、豐富多彩的傳奇故事。
冷知識BOX:方言島
浙江省是中國最多島嶼的省,數目近3000個。而陸地上也有「島」——「方言島」。
「方言島」不是一個真實的、被水包圍的海島。它是一個語言學上的比喻。
明朝為加強沿海抗倭防務,曾在浙江等地駐兵,這些軍戶及其後代形成的居住區,逐漸發展出有別於周邊方言的「軍話」,故出現了被吳語包圍的「軍話方言島」,如浙江蒼南金鄉軍話即為一例。學者稱之為人口遷徙留下的「語言活化石」。
歷史思與行
- 春秋時期,浙江人民被中原視為「蠻夷」。但到了南宋卻是政經中心。中國歷史上一再出現「邊緣變中心」的情況。你認為今日中國西北或其他邊緣地方將來會有重大發展機遇嗎?
- 中國最古老的成熟獨木舟,出土於浙江,有專家估計近8000年歷史。你認為中國海外交流或貿易會否在秦漢以前已經出現?
本欄逢周一刊出,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教師及校長撰寫。
文章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透過中國節氣氣候、各地風土民情及歷史人物故事,帶領讀者探索中國文化與歷史的奧妙。
文: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副校長、中國歷史科主任陳易楊
延伸閱讀:
近代史丨巾幗豪傑宋慶齡 對國家有甚麼貢獻?與孫中山如何相識?丨星島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