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之 - 張愛玲在香港|書識世界
發佈時間:12:30 2025-09-14 HKT

張愛玲作為華語文壇中的傳奇女作家,許多作品皆為人熟知,《半生緣》、《金鎖記》、《色.戒》、《沉香屑——第一爐香》皆是經典。不過,若要論及她與香港的淵源,《傾城之戀》無疑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巨作。
1939年,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攻讀文學士,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她被逼停學返回上海。在無情的戰火下,張愛玲渡過艱難歲月,又看盡炮火下的生死離別,締結了與香港這陷落城市的「半生緣」。她將在港所見寫成《傾城之戀》,故事講述婚姻失敗的上海女子白流蘇回到娘家後,被家人冷嘲熱諷,卻在偶然下認識了浪漫不羈的南洋華僑范柳原。為了活得有尊嚴,她決定離開白家、遠赴香港,爭取愛情。兩人在淺水灣酒店展開戀情,可是因愛情觀未能達到共識,白流蘇只好返回上海。及後范柳原着她再次來港延續戀愛,至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兵荒馬亂中,二人被命運緊繫在一起,成就出一段難得的愛情。
張愛玲不獨以小說與散文聞名,更因獨特的表現方式有如電影一樣,致使哪怕作品大多都非為拍電影而撰寫,卻往往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或舞台劇,深受觀眾喜愛。《傾城之戀》首次發表於1943年9月號及10月號的上海《雜誌》月刊上,及後收錄於1944年首本小說集《傳奇》,甫出版便震撼文壇。承着這股熱潮,張愛玲將小說編成戲劇,由上海導演朱端鈞執導,於1944年12月16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隆重獻演。結果該劇大受歡迎,由4幕8場加演至80多場,場場座無虛席,轟動一時。
多年之後,香港導演許鞍華執導的電影《傾城之戀》於1984年8月上映,當中由周潤發飾演范柳原、繆騫人飾演白流蘇,至今亦已被奉為經典。當時電影在香港銅鑼灣碧麗宮戲院作慈善首映,邵氏公司還送出「名譽金座券」兩張,專誠邀請張愛玲及鄺文美前來觀賞,可惜當時她身在美國,趕不及來港觀看。當晚全院滿座,共為公益金帶來超過60萬元善款。
張愛玲的小說和影視作品至今仍存於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適逢2025年是她逝世30周年,吳邦謀《張愛玲在香港》一書藉着30多篇文章及超過300件收藏品,旨在一同紀念這位一代才女,回顧她與香港之間的淵源及鮮為人知的故事。
文:樂之
作者是文字工作者,在出版界打滾多年,對紙本書的油墨香情有獨鍾。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11日教育版專欄「閱讀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