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文化縮:清代服飾 權力與文化縮影 甚麼是「大拉翅」? 「花盆底鞋」是纏足變奏版?|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6:30 2025-06-30 HKT

服飾不僅是藝術,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歷史文化的解密鑰匙。清代是滿漢文化共冶一爐的時代,服飾更是別具一格。請隨我們來到清代的成衣店一探究竟,看看那一針一線背後的大清盛世。
「大翻車」不同彼翻車

滿族本是游牧民族,為方便騎馬狩獵,女子辮髮盤髻。後來,滿族入主中原,始注重服飾儀表。為了方便佩戴各式各樣的頭飾,以彰顯身份地位,至清朝晚期,發展出一種名為「大拉翅」的頭飾,又名「大翻車」。
「大拉翅」相傳為慈禧太后所創,於宮廷及貴族婦女之間流行。此頭飾兩側向外擴展,形似鳥類展翅,故而得名。「大拉翅」是扇面狀的中空硬殼,高度一尺左右,下方是頭圍大小的圓箍,以鐵絲做架,表面包裹黑色緞子或絨布,可在其上插真花、絹花、簪、釵等眾多裝飾,有時側面還懸掛流蘇。使用時用扁簪固定在頭上,不用時可取下。
倘若你穿梭至清朝,而性情大大咧咧、動如脫兔,「大翻車」怕不是走兩步就歪,跑兩步就掉,那真成大型翻車現場!
延伸閱讀:魔術背後的科學原理 視覺錯覺+力學 變出STEAM思維|星島教室
服裝設計見「騎馬風」

清代服飾以滿族傳統服飾為基礎,融合了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元素,反映當代的社會風貌。當時男子大多穿長袍、外褂,配以馬甲。「長袍」為開衩至腳踝的袍子,方便男子騎馬、射箭。長袍可根據不同場合和季節穿着,以不同顏色、花紋代表其身份。
「外褂」為男子常穿的外衣,袖子寬大平直。「馬褂」為短褂的一種,便於穿着者騎馬,故稱為「馬褂」,看來清代服飾也很重視「功能」。馬褂一般長不過膝,袖子僅掩手肘,顏色和用料皆與穿着者的等級有關。黃色是皇帝的專用色,清宮戲或周星馳主演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裏提到的「黃馬褂」,乃皇帝特別賞賜者才可以穿着,地位非同凡響。
至於「馬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背心,常見於男女服飾穿搭,為日常打扮增添變化。我們現代人也會以背心搭配不同服飾,也許有些審美觀也不過時?

女子的服飾則更豐富多彩,滿族女服與男服相似,婦女大多穿着長可掩足直身長袍。「旗袍」為傳統滿族服裝,早期的設計並不修身。領口、袖口有精緻花邊鑲嵌,而袍上刺繡常有美好、吉祥的祝願,如牡丹與桂花寓意富上加貴;蝴蝶的「蝶」與「耋」同音,除了代表堅貞不渝的愛情,也多了一層吉祥長壽的寓意。
漢式女服繼承明朝服飾,下身的裙裝尤其多變,當中以清朝最流行的馬面裙深受女子歡迎。「馬面裙」起初是為了方便女子騎馬所設計,裙子由兩片重疊的面料包裹下半身,兩側打褶,前後中間有一片光面,腰間有綁帶連接。馬面裙會繡有吉祥寓意的圖案,裙襬會隨着女子走路的步伐飄揚,甚是好看。
延伸閱讀:故宮探秘 為何又名紫禁城?「午門斬首」的午門在哪?|星島教室
「纏足」變奏的「花盆底鞋」

相傳中國古代婦女「纏足」之風始於南唐,後主李煜寵愛能歌善舞的窅娘,便特意築六尺高的金蓮台,並命其以帛纏足成新月狀,在其上翩翩起舞,俾使舞姿優美。李煜看後着迷,盛讚其搖曳之態恰似蓮花凌波。自此,纏足蔚然成風,細小的纖足更被冠上「三寸金蓮」的「美譽」。此風一吹,便席捲至清代。
滿清入關後,纏足之風始變。清太宗下令禁止婦女「裹足」。順治帝規定有抗旨纏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然而,受漢族文化影響,儘管滿族崇尚「天足」,反感纏足,但大腳有悖普遍的審美標準。為解決此問題,便有了「花盆底鞋」的出現。
「花盆底鞋」的鞋底高十至二十厘米,上窄下寬,前平後圓,走起路來腳印像馬蹄,因此也叫「馬蹄鞋」。皇室貴族女子為彰顯身份和地位,還會在鞋跟加上各種裝飾,如鑲珍珠、寶石、璞玉、翡翠等珍貴飾物。
清初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寫道,高底鞋可以「使小者愈小,瘦者愈瘦」、「足之大者,往往以此藏拙」,因為穿上高底鞋再搭配當時長及腳踝的服飾,女性一站起來,就只能看見鞋子細窄的底部,產生「小腳」的錯覺。雖然清代婦女不用纏足,然而高底鞋讓女性步履蹣跚,行動受限,本質上仍是迎合男性審美,這種「偽小腳」會否是「換湯不換藥」的審美壓逼?
清代的服飾,既有滿族的騎射精神,又不失漢族的精緻典雅。它們不僅是衣着,更是權力與文化的縮影。下次看清宮劇時,不妨多留意那些華服背後的故事——每一針一線,都藏着大清盛世的輝煌與陰影。
延伸閱讀:小學生設計AI交通燈 讀懂長者心 延長綠燈時間|星島教室
歷史思與行
- 清朝中後期開始與外國多有貿易、文化交流等往來,外來文化如何影響清朝的服飾風格?這種變化對於中國服飾文化有甚麽影響?
- 「花盆底鞋」的出現是對「三寸金蓮」的執迷不悟,還是對於女性解放道路上的進步?
不「足」為奇
纏足:自南唐至清代,天下女子深受病態美的摧殘,自四五歲起便得用布緊緊纏裹雙足,全身重量壓在內彎畸形的八個趾頭,悶熱難耐,皮膚潰爛出血。蘇軾曾於〈菩薩蠻.詠足〉寫道:「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詞句直指纏足陋習對女子的束縛,不能並立站起來,寸步難行。
天足:未經纏裹的自然生長的雙腳。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文:中華基金中學中文科主任胡誦恩、中華基金中學中文科老師簡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