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公義與焚化爐 厭惡性設施選址問題|公民社會

更新時間:14:00 2025-07-30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7-30 HKT

公民視點

繼石鼓洲旁正興建本港首個現代垃圾焚化爐I・PARK1,2022年時,政府公布,研究於屯門曾咀興建第二個垃圾焚化爐I・PARK2,預計兩坐焚化爐日後固體廢物的處理量,可由每日4000公噸增至6000公噸,冀可達成在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環保團體的反應是,建議政府先做好源頭減廢、回收再造等工作。關於焚化爐的興建,2021年已有區議員向區議會反映,認為對該區居民不公平。這些討論涉及了1980年代以來,面對發展時的一種價值觀:「環境公義」。

現代垃圾焚燒發電設施「I・PARK1」及「I・PARK2」 :

相關新聞:焚化爐等於將垃圾「一把火燒掉」?謝展寰:堅持不計成本回收 環保效益反不及焚燒發電

涵蓋程序、地理、社會公義

環境公義(Environmental Justice),亦有論者譯作環境正義。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將環境公義定義為「無論種族、顏色、國籍或收入如何,都在發展,實施和執行環境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面,公平待遇和有意義的參與」。「環境公義」概念源自於美國1980年代,美國黑人為抗議垃圾常傾倒於他們生活區而提出的一種概念。當時發現,很多厭惡性設施如垃圾場,甚至有毒廢料的傾倒地點,都在少數族裔和基層市民的聚居地附近。1980年代後期,美國南部處理有毒廢料的地點中,超過六成是設在黑人社區。這不公平現象,引起美國民眾抗議。學術界隨之作出深入研究,正視環境公義問題。

美國學術界為環境公義訂立了一些具體的內容,包括「程序公義」、「地理公義」和「社會公義」。程序公義指的是制度的公平問題,即法律、評價標準和執法活動以不歧視的方式實施的程度。地理公義指的是選擇危險廢物處置場所時,是否偏重在有色人種和窮人社區的問題。社會公義,是關於社會因素,例如種族、民族、階級、政治權力怎樣影響和反映到環境決策上的問題。隨着更深入的探討,美國政府亦訂立相關法例,在立法方面彰顯環境問題的公平性。

《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

污泥處理設施轉廢為能

T.PARK「源.區」是香港首個自給自足的污泥處理設施,位於香港屯門曾咀,耗資53億港元興建,由環境保護署管理。帶領同學們前往參觀,可以考察到污泥焚化爐如何每天處理高達2000公噸污泥,以及園內的發電系統、海水化淡設施、教育和自然生態設施,體現「轉廢為能」的優點。同學能具體認識污泥焚化爐,如何利用先進焚化系統,把污泥體積減少達90%,大幅紓緩堆填區的壓力。而焚燒產生的熱能更可以發電,供園區所有設施日常運作之用,剩餘電力更可輸往公眾電網,最高可供4000個家庭使用。

這樣的一項大型環境設施,本來是一項配合城巿發展的安排。但是,在前往污泥焚化爐的途中,可以見到有很多很多其他「厭惡性」設施並存於同一區域內;例如青山發電廠、龍鼓灣發電廠、曾咀骨灰龕、環保回收場、英泥製造廠、航空煤油庫。而在T.Park園內,更是可以直接觀望到在旁邊的稔灣堆填區的運作。為甚麼那麼多特殊大型設施,都集中在屯門區呢。不禁引起公眾思考,這是否有甚麼特別的原因。

環境公義似在香港討論較少,其實不少環境議題已將這概念運用其中。除了前述的焚化爐外,骨灰龕、發電廠、回收場、堆填區等設施的興建爭議,實已將環境公義作為主要的考慮價值觀了。環境公義發展中,大家發現公眾有一個心態現象,就是「不要在我的後院」(Not in my back yard)。所以,除了自己身處地區的思量以外,更應建立整體的環境發展的公平原則,去處理環境設施的地點問題。

T.PARK「源.區」:

公民思考

  • 試指出興建在屯門的大型公眾設施,為甚麼有那麼多的公眾厭惡性設施在屯門興建,是有地理上的原因,還是有社會性的原因?
  • 這種情況是否合乎環境公義的原則呢,如果你是屯門區的居民,你會怎樣評論這個現象呢?而你又認為應該怎樣去平衡這個情況呢?
曾咀骨灰龕
曾咀骨灰龕
曾咀骨灰龕紀念花園
曾咀骨灰龕紀念花園

公民素養

環境公義 Environmental Justice

環境公義,亦有論者譯作環境正義。定義是「無論種族、顏色、國籍或收入如何,都在發展、實施和執行環境法律時,在法規和政策方面,都有公平待遇和有意義的參與。」

文:伯特利中學鄧錦輝老師(本專欄由EDUTION NETWORK統籌供稿)
圖:星島圖片庫、香港自遊樂在18區、網上圖片

相關資料:

相關新聞:

停用堆填區

謝展寰指本港2035年起停用堆填區 提醒企業考慮綠色轉型

港府冀2035年徹底停用堆填區 走塑為培養巿民改變用餐習慣

I·PARKs焚化爐

焚燒發電設施I·PARKs減輕堆填區壓力 符合國際及國家排放標準 

田北辰憂「源頭減廢」淪口號 環境局承諾年內於213屋邨增設廚餘轉化系統 

焚化爐︱「I・Park1」料明年投運 日燒3000公噸垃圾 每年發電4.8億度 

本港每日逾萬噸固體垃圾送堆填區 焚燒發電設施I·PARKs轉廢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