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無國界|喀麥隆「執媽」 帶領孕婦到醫院安全分娩
發佈時間:11:00 2025-05-21 HKT

俗語有云:「懷胎十月,一朝分娩。」但相信每位媽媽都知道,所謂一朝分娩並沒有想像般輕鬆,而若欠缺專業的醫療護理,甚至會引發難產、夭折等悲劇。在非洲喀麥隆,由於治安惡劣及當地傳統觀念,該國只有不足一半分娩在醫院進行,其餘媽媽寧願冒險在家產子,導致母嬰死亡率高企。為了令喀麥隆準媽媽能獲適切的醫療護理和安全分娩,無國界醫生在遠北地區推出創新的社區外展策略──訓練在地「執媽」(即區內接生員),並與「媽媽領袖」合作。
因地區衝突不願在醫院分娩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在2023年,喀麥隆每名婦女平均生育4.3名子女,比起香港每名婦女僅生育0.8名子女,高出逾5倍。然而,喀麥隆孕婦和新生兒的死亡人數仍然高得驚人,尤其在該國遠北地區,同年共錄得18720名婦女家中分娩,社區的死亡個案達595宗,平均每31次分娩中,便有1名孕婦或新生兒死亡。
家中分娩仰賴傳統方法接生,當孕婦出現併發症時不能立即獲得治療,變相令分娩風險急增。無國界醫生的「執媽」奧迪(Yeza Aoudi)解釋,在喀麥隆遠北莫拉(Mora)地區,長期的地區衝突和治安不穩,是婦女在家分娩的主因:「她們遇到武裝男子時會感到害怕,若婦女在晚上臨盆,她寧願在家生產,也不願冒險前往醫院。」
為鼓勵婦女前往醫院分娩,無國界醫生在當地訓練「執媽」,但並非在家中替婦女接生,而是將有需要的孕婦轉介到健康中心分娩,並提高孕婦的健康意識、跟進產前產後護理、疫苗注射等。
「執媽」奧迪說:「我們能夠察覺懷孕的最初跡象,因而能鼓勵婦女到醫院求診,同時告訴她們產檢對母嬰的好處。」奧迪共生了12名子女,無一在家中分娩,她說:「在懷孕初期我便接受產檢,我認為自己為當地婦女樹立了一個榜樣。」


訓練「媽媽領袖」建立健康意識
除了「執媽」,無國界醫生亦訓練了不少「媽媽領袖」,讓她們成為社區的中間人,向女性進行健康推廣,提倡良好飲食習慣、利用當地平價食物舉辦烹飪示範,對抗營養不良這一肆虐該區的危險健康問題。
「媽媽領袖」馬薩納(Neche Maïzena)表示:「每周我們都到訪不同社區,以提高婦女的健康意識。部分育有患病兒童的家庭,與健康中心的距離甚遠,但有賴我們的努力,現在更多婦女願意前往求診。」
無國界醫生助產士主管祖亞尼(Danielle Zouyane)解釋:「『執媽』與『媽媽領袖』走進社區,以當地方言向女性解釋懷孕是甚麼,分娩是甚麼,以及教導她們識別健康上的危險訊號。」
在2024年,無國界醫生的「執媽」與「媽媽領袖」共接觸逾3.6萬人,並轉介超過1100名病人,包括產前和產後護理、助產、疫苗接種、營養不良和性暴力等各種情況人士。獲轉介的病人之中,逾九成人最終前往組織的健康中心求診,人數較2023年增加四成,而組織在該中心提供逾14000次產前及產後諮詢,以及協助近1400次分娩。

文章刊於中學學生報《S-file公民社會》2025年5月21日專欄「知識無國界」。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