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為何要撩起熄滅的戰火|教育現場

更新時間:12:30 2025-11-26 HKT
發佈時間:12:30 2025-11-26 HKT

究意人性本善抑或本惡,這是宗哲學的大課題,很難有精準而能放之四海的答案。人類經過很長時間的演進,積存歷代先祖以血淚換回來的生存、生活與生命知識,再融合成智慧,由此衍生出來的善良價值,合力建構人類的文化與文明。人類是萬物之靈,是有四善端的,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是懂得並感知感受「愛」,亦能反躬自省,知道「認錯」的。

很不幸,由於政客挾着民意,包藏私心、貪婪、好勇鬥狠,完全漠視本國與他國老百姓生命的可貴,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幔,在短短20年間先後兩次被掀起,「愛」與「認錯」完全喪失殆盡,取而代之是貪婪、自私,視生命如草芥,軍國侵略主義大行其道,在二次大戰加於各國的大侵略、大傷害,就以德國納粹、意大利墨索里尼及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合組「軸心國」的「擴張生存空間」,由此要覆滅別國的侵略行為,最是敗壞,最是反人類,青筆書寫,罄竹難書。

在上述反人類的逆流中,中國人民生命與財產受日本軍隊野蠻加之的傷害,中華大地遭無情的踐踏,自1894年甲午戰爭至1945年全民抗日戰爭結束,中國所受的集體與個人傷害,筆墨難以形容,越是追查真實的歷史,越感日本的50多年侵略是天理難容,中國受戰禍的後遺症至今猶在,台灣在外,我國仍未統一。

二次大戰後,中國作為受害最深的戰勝國,採取以德報怨的處理方法,只要求日本歸還侵略的土地,並未要求額外割下一寸土地,也沒有要求一分錢的戰爭賠款,這是世界戰爭史上,戰勝國對發動大侵略的戰敗國,極其罕有的範例。事實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大原則,和平呼籲是清清楚楚,沒有仇亦不帶恨。

但極之可惜的是,戰後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依然盤旋鷹派好戰政府上空,由岸信介到安倍,再到今天的高市,相同的特質就是不肯承認侵華大傷害的罪行,亦蠢蠢欲動,再撿拾二戰侵華、侵全世界的煽動日本國民的藉口——「存亡危機」,企圖撩起已熄滅的戰火,既無人類應有的「愛」,「認錯」在這些政客的心坎與腦際間,根本早已消失,成為敗壞的傳統,代代相傳。

文: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無知、無情、無義、無恥|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5|教育現場

何漢權 - 立法會選舉的教育意義|教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