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敏感與鈍感 如何換檔|談經論學

更新時間:12:00 2025-11-16 HKT
發佈時間:12:00 2025-11-16 HKT

現今年輕人彷彿活在一個矛盾的指令下。他們被期望能像天線般敏感,迅速捕捉新知與社會脈動,以利於讓他們在萬變的世界中生存;與此同時,他們卻又被要求別反應過度,不要被海量的線上線下資訊、新知及不同人的評價沖昏頭腦,要有適度的鈍感。這種既要靈敏,又要沉穩的雙重需求,實在讓年輕人難以平衡,進退失據。

保持高度敏感極其耗神,而當我們試圖放鬆一點,啟動「鈍感」休息時,又可能會有一種害怕落後於人的焦慮。更棘手的是,我們很難判斷何時該切換:對學業漏洞過度鈍感,會導致問題惡化;外在世界的評價標準也常是矛盾的,它可能既獎勵觸覺敏銳,卻又鼓勵我們用各種方式(如靜觀)培養鈍感。

面對這道難題,答案並非追求一半一半的靜態平衡,而是要學會動態切換的智慧。我們需要練習用「鈍感」作為堅石,在衝刺重要目標時,保護自己不被過程中的雜音和挫折擊垮,將寶貴的精力專注於前方。同時,我們也需用「敏感」作為內在的工具,在我們需要學習不同方法、收集不同資訊來解決問題時,啟動敏感天線。

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能否培養判斷力(包括對目標的清晰度及對當下情境的評估),知道何時張開天線,敏銳地探索世界;何時該閉上耳朵,鈍感地守護內心。這正是「換檔困難」的癥結,也是我們必須修習的功課。知易行難,但只要能在每次的切換中更熟練一點,便能為人生帶來更多的從容與幸福。

文:馮漢賢

作者為香港布廠商會朱石麟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者。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剩下追求 不見快樂丨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分心傳遞的信號|談經論學

馮漢賢 - 破除一元培育 開發多元智能|談經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