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彥 - 雙史改革之我見
發佈時間:15:11 2025-10-09 HKT

雙史改革,是當前中學學界的重要課題。通過對中史與世史的改革,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歷史的覆雜性與多元性。這一改革不僅涉及歷史的敘述方式,還關乎文化、社會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變遷。
在中國歷史科中,最新的課程引入了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王羲之書法及《三國演義》的引入,有助學生認識王朝更替以外的更多史學角度。王羲之被譽為書法之聖,他的書法藝術不僅反映了漢字的美學,有助培育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透過研究王羲之書法,也有助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書法中的內容。筆者在大學修讀魏晉南北朝斷代史課程時,也曾有接觸過王羲之及王獻之的書法,發現內容不少與魏晉南北朝的天師道及東晉門閥政治有關,有助同學深入理解宗教與政治的關係。透過研讀《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歷史的縮影。通過對這些文化現象的研究,我們能夠看到歷史與文化、文藝的相互作用。而且《三國演義》為歷史改編小説,有助學生透過研讀《三國演義》及《三國志》訓練出考據史實的能力,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西交流是思想、文化、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常常在“我者”與“他者”的對立中,探討文化的認同與差異。中西交流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貿易,更是思想、文化、價值觀的碰撞與融合。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當超越傳統的歷史敘述,關注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與影響,接觸不同的一手資料,培養香港學生的世界觀。通過對中西歷史交流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認同與自我定位,認識香港,認識中國,更認識世界。
在世史的研究中,海外華人的歷史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19世紀,隨著殖民擴張的加劇,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海外。他們在異國他鄉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全球華人文化的多樣性。通過對這些移民歷史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殖民的擴張不僅帶來了資源的掠奪,也引發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沖突。這種“自下而上”的歷史視角,使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歷史的覆雜性,避免單一的“自上而下”的歷史敘述。
19世紀中葉,隨著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及經濟貿易上的糾紛及碰撞,中英鴉片戰爭在1840年爆發,開啟了不平等條約的時代,導致了社會動蕩和經濟困境,許多華人選擇離開故土,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在加利福尼亞的淘金熱和南洋的勞動力需求推動下,華人移民潮迅速增長。海外華人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華人社區。這些社區不僅是華人身份的延續,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見證。盡管他們在異國他鄉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種族歧視、法律限制和經濟剝削,但華人們通過互助組織、商會和社團建立了自己的社會網絡,為後來的移民提供支持。美國,華人社區組織了抗議活動,要求平等待遇,並積極參與政治事務,爭取自己的權利。華人領袖如李德全、陳嘉庚等人,成為了華人社區中的重要人物,爭取對華人的合法權益。在東南亞,華人社區同樣積極參與反抗殖民統治的運動。在印尼和馬來西亞,華人參與了反抗荷蘭和英國殖民者的鬥爭,形成了一種以民族認同為基礎的團結意識。這種團結不僅是對外來壓迫的反抗,也是對自身文化認同的再確認。
現代歷史研究強調社會多元視角
在研究十九世紀海外華人與殖民擴張的關系時,采用社會史的視角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歷史敘述往往忽視了底層民眾的聲音,而社會史則關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社會互動。通過這種視角,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華人在殖民時代的抗爭與生存狀態。社會史研究強調個體與集體的經驗,這些歷史記憶不僅是對過去的反思,也是對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移民現象的深刻啟示。社會史也是今日歷史研究的新方向之一。傳統的敘述往往側重於“王朝更替”,而現代的歷史研究則強調社會的多元視角,包括女性史、環境史等。歷史的解讀要與時俱進,關注當下社會的發展與變化,反思歷史對今日的影響。歷史的教育與傳播也應當創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有助學生融入大學的歷史科,有助培養本地史學人才。
世界歷史科的改革也同時增加十九世紀歐洲的部分。十九世紀時,受益於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爭,大量政治思想由法軍傳遍歐洲各地,帶來民族主義、社會主義、自由主義等的近現代政治思想,引致十九世紀晚期歐洲民族國家林立的局面,有助學生理解及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成因及發展,整理完整脈絡,跟以往1900年開始計算的割裂局面比更可以讓學生全面理解歷史。
雙史改革不僅是對歷史敘述的挑戰,更是對歷史研究方法的革新。面對日益覆雜的全球化背景,我們需要將中史與世史有機結合,探索歷史的多樣性與共通性。這一過程需師生合力,通過跨學科的研究,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從而為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與社會發展提供新的視角與思考。雙史改革是一項系統而深遠的任務,它要求我們在研究歷史時,既要關注個體的聲音,要尊重歷史的覆雜性。這一改革不僅關乎歷史的研究,也影響著我們對當下世界的理解與未來的展望。通過雙史改革,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的脈絡,推動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文: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委員、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獎者黃正彥〈香港大學文學院二年級生〉
圖:星島圖片庫
小題為本報所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