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準備 - 超前準備|父中作樂
發佈時間:16:30 2025-10-05 HKT

天災人禍越來越多,有了這幾年的慘痛經驗,為免「臨急抱佛腳」,我們都明白到必須「未雨綢繆」……噢,不對,這詞語太「old school」,現在應該稱為「超前準備」。
認識了這個新潮語,回想20多年的湊仔生涯,發現自己肯定是一個熱衷「超前準備」的爸爸。其實不止我,香港父母也有這個特質。說到「超前準備」,沒有人比「父母」這角色更強。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步行挑戰|父中作樂
在某活動上認識了一位男士,一直和我暢談「湊仔經」。從話題到內容,我覺得他絕對是個有想法和有經驗的好爸爸。活動完結,就在不得不終止話題前,我問他:「你仔女幾大?」他說:「我剛結婚,和太太打算儲多兩年錢才生孩子。」我難掩驚奇神色。好傢伙,願意這樣「超前準備」,我敢肯定他將來必定是個好爸爸。
有位擅長野外活動的爸爸,兒子剛學懂站起來行路,便開始計劃帶他到哪裏行山。每次他設計路線後,都必定自己先走一次,並且查清楚當日天氣、交通工具、沿路補給點及休息位置。所有可能發生的意外都在他掌握之中,例如巴士誤點有沒有替代路線、身體不適最近的醫院在何處等等。不過他笑說每次這樣認真地「超前準備」,換來都是風平浪靜的旅程。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穿越湊仔人生|父中作樂
有一位朋友最引以為傲的「超前準備」是為兒子設計的成長路。首先他選擇在「沙士」期間「造人」,就是預計同期的新生嬰兒人數會大減,那麼日後的奶粉、尿片、學位都少很多競爭對手,20多年後的今天,證明他的「超前準備」確是大成功。
但父母們必須明白,不是做好「超前準備」就保證穩妥,當你自以為準備得又早又充足的時候,世事往往出乎意料,所以更應做的是「超前心理準備」,迎接計劃以外發生的事情。
文: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是日雲圖|父中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