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無恥之恥|教育現場
發佈時間:16:30 2025-09-18 HKT

前天,商台《政好星期天》就九三閱兵前後,後續的教育應如何推動,相約筆者在直播節目裏傾談互動。
筆者反覆強調,從學校與社會教育的角度看,必須要百分百肯定,國家是次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當中的四大方向與關鍵價值,那就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方向、這價值,是不容許被任何美西方連日台,靠煽動民粹、欺騙選票、教壞下一代的大小政客所肆意扭曲。
銘記歷史,日本軍國主義者早於1894年已發動第一次全面侵華,面對腐敗無力之滿清,獲利甚豐,搶得台灣及澎湖列島,又勒索2.3億両白銀之天文賠償,「鳴呼今日國威之隆,實濫觴於甲午之役」,這是《馬關條約》簽訂地,日本下關之春帆樓門前左側,由日人伊東巳代治(參與《馬關條約》之日方代表成員)所撰,並刻下的日本勝利石碑,清清楚楚,今天猶在。歷史敘述十分聚焦。第一次侵華得手後的日本,發了大財,並不立品,往後是變本加厲,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搶東北,1932年再來「一二八事變」要上海,1937年就索性入北平(今北京)全面侵華,踐踏中華大地,加害廣大軍民;再更甚是挑起太平洋戰爭,害人害己,最終是慘敗收場,中國取得近代百年以來受列強壓逼,日本連續半世紀以來瘋狂侵略的第一次完全的、全面的勝利。
青史不能成灰,從中國人角度看,從熱愛且要守護世界和平的良善立場看,這段主體由中國人擔起,付上重大犧牲,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甚具警世、醒世的意義,必須代代相傳,為的是更要珍愛和平、緬懷先烈,以及開創未來。
日本政府轄下之政客早前以過於聚焦歷史為由,游說各國代表不要出席中國九三閱兵紀念大會,筆者不得不說,這些言論與舉措,無疑是「無恥之恥」。
過兩天是「九一八」,再過兩個月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即國家公祭日,這些重大歷史日子,從教育角度看,學校與社會當要進行紀念,這與國家今天強大的綜合國力,同心同行,珍視和平,且讓中國成為世界最穩定發展的核心力量。
文: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延伸閱讀:何漢權 - 香港傑出少年的故事|教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