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中大學生最愛「和聲Beat」? 文科生解構Beat詞演變 道出背後原因|語文探驪
發佈時間:12:36 2025-05-07 HKT

Dem Beat(喊宣傳口號)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文化,小至系莊,大至書院,都會Dem Beat,以宣揚書院、學系獨有的文化,增添氣勢。近年,這些Beat詞內容有些轉向,筆者嘗試以問卷方式訪問40位不同書院的中大學生,調查他們對不同書院Beat詞的看法。
65%受訪者最喜歡和聲Beat詞
結果顯示,65%受訪者最喜歡和聲Beat詞;其次是新亞,有20%;聯合和崇基各佔7.5%。以下是和聲書院的Beat詞:「和盡天地風雲之聲 / 環抱山水日月之景 / 婆娑樹影,人傑地靈 / 育和聲一代菁英 / 立和聲千秋美名 / 和聲,和聲,和聲」。
先從修辭談起,和聲Beat詞開首兩句字字對偶:和盡(動詞)天地風雲(名詞)之(助詞)聲(名詞),環抱(動詞)山水日月(名詞)之(助詞)景(名詞),句式上,兩句皆以動賓結構包含定中結構,使Beat詞整齊而不失變化;押韻方面,和聲Beat詞每句皆押韻,而用字多樣,如聲、景、影、靈等,使之悅耳動聽。相較之下,舊書院Beat詞在這兩方面略顯遜色。
在內容上,和聲Beat詞可謂最能體現書院的精神,書院院徽由和、山、人三個古字組成,「山」代表書院風景優美,與「和盡天地風雲之聲,環抱山水日月之景」呼應;「人」代表書院人才輩出,正是「人傑地靈」、「育和聲一代菁英」兩句所指。舊書院Beat詞聽起來則多貶低其他書院,缺乏對自身精神的探討,如新亞的「入新亞,中大四院我稱霸」、聯合的「獨我UC光又強」、崇基的「最好嘅學生喺晒度」。
Beat詞隨時代改變
時代在變,年輕人的喜好也有別,這直接影響着Beat詞的創作。舊書院Beat詞年代久遠,筆者粗略估計大概創作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間,其時社會流行通俗易明,口水歌、無厘頭電影,都曾在香港風靡一時。這種文化背景,或能解釋為何舊書院Beat詞的用字、內容都較淺白。千禧年代,和聲書院創立之時,「文青風」可謂當時流行的文化,樂壇上的歌詞興起了典雅用語的風潮;文青咖啡廳、偽文青穿搭也風行一時。這種對文藝氣息的追求或許是導致和聲Beat詞風格與舊書院截然不同的原因,同時也解釋了為何和聲Beat詞能深受時下學生的喜愛。
文: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二年級學生胡以可
本欄由修讀香港中文大學「大學中文一」的學生撰寫,旨在探討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語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