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七成港人憂退休儲備不足 45歲以上焦慮最嚴重 考慮旅居大灣區比例高

更新時間:10:53 2025-09-19 HKT
發佈時間:10:53 2025-09-19 HKT

全球諮詢巨頭麥肯錫(McKinsey)最新發布的香港退休規劃調查報告敲響警號。多達七成市民憂慮退休後資產不足以應對生活,其中45歲或以上的中後年群體焦慮最甚,甚至已退休人士中仍有高達六成存在同樣擔憂。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僅約半數港人制訂具體退休計劃,且儲蓄現實與理想標準出現嚴重斷層。僅16%的55至65歲受訪者及23%的65歲以上人士,已儲備超過1000萬元的退休資產,遠低於金融機構建議的2000萬元「舒適退休」門檻。

半數缺乏具體退休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市民預期退休後生活質素會下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兼香港區總經理石煒麟強調,60%的市民接受退休後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明顯下降,其收入替代率(replacement ratio)遠低於國際通用的70%標準,這一現狀可以說是香港退休規劃領域的「警號」。

在養老居住偏好層面,調查顯示,香港市民養老觀念偏向傳統,超過8成受訪者希望退休後居家養老,其中3成計劃與子女同住,5至6成選擇獨居,願意通過護理協助、日間護理等服務維持獨立生活。

與此對應,市民對居家養老配套服務的支付意願高,4至5成受訪者願意為居家醫療、個人護理、家務服務等付費,顯示居家養老的服務需求已從「基礎保障」向「品質提升」轉變。

從付費能力與意願來看,不同群體呈現明確差異。超25%受訪者願意每月花1萬港元以上在與生活方式相關的養老項目上;另有35%願意每月支付3000至1萬港元;家庭資產達800萬港元以上的群體中,超半數願意每月花1萬港元以上,用於提升退休生活體驗的「非必要但高品質」服務。

與此同時,受訪者對於支付傳統與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均表現出高度意願,特別是慢性病管理與先進治療方案的需求正在持續增長。值得留意的是,與年輕族群相比,65歲以上人士對醫療科技解決方案的支付意願高出10%至20%,反映長者對創新醫療服務、慢性疾病管理及維持理想生活質素的服務需求正在迅速上升。

麥肯錫報告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加速,銀髮經濟潛力龐大。麥肯錫香港分公司副董事合夥人葉茜玉表示,本港人均壽命長、儲蓄率高,且市民願意為優質養老服務付費,為金融、醫療、生態圈服務及僱主支持等多個領域帶來重大商機。

銀髮經濟催生多領域新機遇

她認為,金融機構需從過往側重「資產積累」轉向協助客戶實現「高質養老」,並利用人工智能、數字技術開發更易使用的退休規劃工具,協助市民跨越退休規劃的知識門檻。醫療健康領域則需重點發展居家護理、移動醫療及數字健康工具,以配合八成市民居家安老的意願,同時降低社會整體養老成本。

此外,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受訪者計劃在退休後遷移或經常往返大灣區城市,且多數並非打算永久定居內地,而是選擇香港與內地兩邊居住。葉茜玉表示,這趨勢提示業界需以「一體化」視角設計解決方案,提供覆蓋兩地醫療、娛樂、居家服務等需求的「一站式」支持,滿足市民跨地域退休生活的需要。

港人「微退休」興起 50歲儲夠200萬即計劃休假 「身心活躍比維持收入更重要」
港人「微退休」興起 50歲儲夠200萬即計劃休假 「身心活躍比維持收入更重要」

相關文章:港人「微退休」興起 50歲儲夠200萬即計劃休假 「身心活躍比維持收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