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強撐「購房通」毋須閉環 助帶動樓市需求 學者:操作難度較港股通大

更新時間:06:00 2025-09-09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9-09 HKT

本港月內即將公佈2025年施政報告,預料樓市政策成焦點之一。近日有政黨提倡建立閉環的「購房通」,藉此吸引內地居民買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曾透露政府正與相關中央機構研究,擬在合適範圍內放寬內地人才把資金調來香港置業,因此此舉被部份政界人士視為勢在必行。然而,不同於港股通的是,要實際執行閉環的「購房通」難度較大,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表示,「購房通」不需要閉環管理,反而要在政策層面支持資金進出,並認為此舉可以帶動樓市需求。

數十萬人才來港 換滙額度未變

在內地現行的外滙管制措施下,內地居民每年最多只可兌換5萬美元外幣;加上當局近年嚴打「走資」,整頓各種非法及灰色渠道,令內地民眾「調錢」愈來愈難。與此同時,這兩年有數以十萬計「高才通」等人才來港,但換滙額度依然不變,很大程度上造成「人能來,錢不能來」,莫說置業,就連租屋及日常開支也未必足夠應付。

「購房通」倡議則最早來自今年3月份,身兼全國人大常委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出席「全國兩會」時,提出參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設立約200億美元或1,000億元人民幣資金池額度,容許內地居民把境內資金調來香港買樓。

陳家強:置業需求是很合理事情

對於上述建議,陳家強接受訪問時表示支持,認為內地專才及優才等有來港生活及置業的需求,而「購房通」可以令其更方便調配資金繳付樓價,是很合理的事情,但他憂慮此舉在技術上的操作過程或會十分複雜。他又補充,樓市資金龐大,並不是很容易進出買賣的物品。

陳家強提到,港股通確實可以做到真正閉環,投資者買入股票後沽出,所得資金須重新換回人民幣,避免出現資本外流,資金完全在系統裏面。不過,他認為「購房通」並不需要閉環管理,因為此舉可以帶動樓市需求,尤其現時商業樓宇市場正在下行,帶動樓市是一件好事。

莊太量︰購房通可刺激香港樓市

另一方面,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支持「購房通」政策,讓投資者有多條渠道來港置業。他坦言,目前香港樓市「卡住」難以回升,但很多內地人想來港買樓,如實施「購房通」對香港樓市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莊太量表示,實施「購房通」最大問題是低估執行難度,相比港股通股票沽出後,資金仍可返回內地的銀行戶口,可以嚴格執行閉環。但是買樓卻難以閉環,例如內地買家向香港賣方購入物業,但是日後賣樓的時候,如何知道該名內地買家何時出貨及資金流向,除非在樓契「落釘」,日後一旦賣樓就要強制執行資金回歸的機制,而且賣樓資金不能經過內地買家的手,而是經銀行撥回內地。

買樓年期或長達60年 資金恐難回歸

另一問題是買樓年期較長,以及「購房通」額度。買樓不同於買股票,股票買賣周期很短,而且資金流動迅速,每天額度未必用完;相反,假如買家持貨40年、60年後都不賣出物業,那時候「購房通」的機制是否還在實行?同時亦可能首一、二年已用完額度,但因長年期持有物業,令資金無法回歸北上。

更擔心的是,資金流入香港後再走資外國,所以需要完善的機制。他認為,在互聯互通機制下,不只是內地人來港買樓,港人亦可北上置業,才有利雙方發展。


內地資金調配來港每年限制5萬美元(約39萬港元),令不少內地人來港買樓時遇上周轉問題,因此希望全國人大常委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早前提出的「購房通」政策,能夠盡快落實。有內地學者接受《星島頭條》專訪時表示,若落實「購房通」政策,將有助減少灰色交易,並為低迷的香港樓市提供支撐;不過,考慮到房地產是民生問題,不應變成純投資行為,建議政策應設定自住優先為原則,並設立一定期限,防止資金外流,更應慎防資金突然大量湧入造成市場波動。


相關文章:

「購房通」落實助減灰色交易 學者倡自住優先 設轉售限制或徵稅|「購房通」系列(二)

施政報告2025|民建聯倡設「購房資金通」 放寬新投資移民可購3000萬或以上住宅物業

人大代表提「購房通」助內地資金買港樓 梁振英有保留:首要服務對象一定是香港居民